返回联盟首页 共产党员网 安徽先锋网 安庆先锋网

太湖先锋网首页

太湖先锋网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解说词

一路风雨一路歌

发布:2009-09-10

 

——记太湖县图书馆馆长曾玉琴

创业感言:要想干,就要干好,就要干成功!

     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一瞬间;然而在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二十年?太湖县图书馆馆长曾玉琴却在为图书馆事业奋斗创业了近二十年。县图书馆从1998年以前面积不足300平方米、固定资产不足25万元、藏书不足2万册发展到今天,已拥有4860平方米的馆舍面积、8万册藏书、年增加新书目3000册、700余万的固定资产,自办文化产业年创收达80万元,并一跃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这在省内外都不多见。曾玉琴也因其出色的成绩先后当选为省第十届人大代表、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

     十多年前,太湖图书馆也和许多县级图书馆一样面临生存危机:馆舍简陋,图书缺乏。时任馆长的曾玉琴凭着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不畏艰难,带领同事们苦苦耕耘,一路风雨一路歌。在确定了“以东迁求发展,以馆舍建设带动图书馆事业繁荣”的目标后,面对需要投入上百万元的图书馆大楼而手里只有5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时,许多人劝说曾玉琴缩小建设规模,甚至还有人在旁边热嘲冷讽。可生性倔犟的曾玉琴却来了倔劲:图书馆是关系子孙的事业,咱们砸锅卖铁也要把它建设好。资金不够,她们设法自筹一点,借贷一点,争取一点、赊欠一点。每次出差,她和同事们舍不得多花一个子儿,就是到北京跑项目一个多星期,为了节约开支,她都和同事们就住在老乡建筑工地的地下室里。由于当时老馆距新址有十六华里,曾玉琴每天靠蹬着自行车两头跑,有时一天甚至要往返几次,顾不上两个上学的孩子。为了建设,她舍不得多吃一顿饭,就在投资140万元的大楼封顶时,那天她特别高兴,专门炒了几个菜在自家宴请了工程队的师傅和同事们,这也是两年零四个月的大楼建设期里她们在一起吃饭唯一的一次。

     馆舍建好了,藏书也多了起来,曾玉琴和同事们又有了新的追求。因为她要让图书馆变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让这座“知识宝库”变成充实人们的“知识甘泉”。她们自筹资金25万元对所有服务窗口实行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实行人休馆不休,确保每周开放时间达到62.5小时,让上班族和中小学生在业余、课余时间也能走进窗明几净的图书馆一品书香。同时她又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走出馆门,向武警、消防官兵和离退休以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展送书上门服务,去年累计送书1200余册次;为乡镇文化站、村图书室及乡镇老年活动中心送书2000册次。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各个层次的读者涌向这座知识的“殿堂”。截止目前,太湖县图书馆拥有持证读者4632人,年接待读者超过20万人次。县图书馆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图书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读者最喜爱的图书馆”。

     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并没有让曾玉琴感到轻松,作为贫困县,她深深知道最盼望改变面貌、最需要知识的是农村和广大农民。于是她又带领图书馆一班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她们针对农村实际和农民渴求,从大量的书刊、报纸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农业科技信息,编印成《科技参考》资料,免费赠送给全县2400多个农村的扶贫户、科技示范户和选派干部。十多年来,已连续编印了195期、10余万份。在全县初步建立起以图书馆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农技站为依托的农村科技文化服务网络和服务档案,她们的足迹也几乎踏遍了全县的每个村落。有了她们的帮助,新仓镇的王启林走上科学养猪之路;有了她们的支持,城西乡的金石美成了全县第一个大棚蔬菜和养花专业户;有了她们的科技信息,汤泉乡青河村的板栗病虫害得到了及时防治。寺前镇刘杏方在图书馆召开的“农村科技信息反馈座谈会”上激动地说,他们村是以种植板栗、茶叶为主,前几年因为不懂科技种植,产量一直上不去。现在按照《科技参考》上介绍的方法进行板栗修剪、施肥、灭虫,他们全村的板栗不仅产量高,而且还粒粒饱满呢!曾玉琴倡导的这一作法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前不久,市委书记韩先聪专程来图书馆进行了视察与调研。2004年8月,她还应中央电视台之邀,就“县级图书馆怎样为农村脱贫致富”话题作为嘉宾进行了访谈。

    就在图书馆主业正红红火火的时候,曾玉琴又把眼光瞄准了繁荣文化产业。1998年以来,她率先在全县办起了计算机培训中心、全日制半托幼儿园、电子琴培训中心、游泳场和文化娱乐休闲中心,利用假期开办多种形式的少儿素质培训班,倍受家长和儿童欢迎。产业收入也由1998年以前靠打字复印不足2万元跃升到现在年均80万元,并将产业所得收入全部用于主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文补文”、“多业助文”、以产业促主业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