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共产党员网 安徽先锋网 安庆先锋网

太湖先锋网首页

太湖先锋网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选派动态

第六批选派干部调研报告(一)

发布:2015-05-04


红星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太湖县小池镇红星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汤中营

    自2014年10月31日到太湖县小池镇红星村任职以来,按照选派办的要求,利用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了走访调研活动,走遍了全村13个村民组,共走访村组干部、老村干、老党员、贫困户、种养殖大户62人,认真写好民情日记,召开了全村党员、群众代表和村民组长大会,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在此基础上,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任期发展规划,拟定年度计划,并召开村“两委”会议予以研究通过,现将调研情况、任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汇报如下:
    一、红星村基本情况
    红星村是小池镇最高最远的特困山区村,2005年由原洪岭和红星合并新建制的行政村,是国家京剧叶派创始人叶盛兰的故乡。该村东南部与本镇石霞村交界,西与晋熙镇程岭村交界,北临潜山水吼镇,距小池镇政府14公里,海拔600米,全村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34人,336户。总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0亩,人均0.62亩;山场面积12000余亩,人均10.56亩。村“两委”干部共5人(含选派干部),党员76人,村民代表30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
     二、贫困现状
    红星村作为这次全省3000个精准扶贫村之一,贫困状况较为严重,集中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贫困发生率高。全村贫困人口445人(其中,五保户34人,低保户141人),共涉及153户,占全村总人口的39.38%。
    二是群众收入低。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贫困人口平均年收入仅为2550元,远低于太湖县2013年5974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目前没有村级企业和资产,无集体经济收入,反映村级债务已审核85.8万元,未审核60万元,甚至还有组级债务12万元。
    三、原因简析
    一是自然环境较为严酷。红星村位于大别山南麓,属于纯山区,山高沟深,交通闭塞,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条件也是变化万端,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是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山区村民居住分散、组通道路投资较大,组级路建设尚有很多欠账。部分沟渠、塘堰等淤塞、损毁严重,农村饮水工程、水利设施建设等薄弱。此外,医疗、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生活条件较差。
    三是产业基础十分薄弱。村里没有集体经济,田地经营、山场开发不足,土地、山场抛荒率达50%,农业产业化不成规模,“一村一品”没有实现,传统种养殖业结构单一、层次较低,且多为散户零星经营,易受市场供需及价格波动影响。
    四是收入来源渠道不多。农户主要依靠传统种养殖业,占比50%;约40%的农户收入依靠外出务工;5%的农户收入依靠商贸、运输等其他经营形式。部分家庭单纯依靠水稻种植,无外出务工或发展其他经营形式,导致成为贫困户。
    五是因学致贫、因病因灾返贫现象突出。村里没有小学,子女就学只能到镇里,且大多还要家长陪读,劳动力资源严重浪费,买房、租房等开支较大,致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由于医疗、卫生、交通条件的限制,山区村看病难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小病拖成大病,最后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加之近年来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山区村抗风险的能力弱,因灾返贫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六是综合素质整体偏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制约,当地智力障碍群体较多,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30%以上。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劳动力普遍观念陈旧,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致富能力差。全村党员中60岁以上的24名,占党员总数的33%,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年轻党员少且大多在外务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致富发挥不明显。村级后备干部难选,村干部工作能力、执行力和开拓拼搏精神有所欠缺。
    多年来,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下,在上级的关心帮扶支持下,红星村全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全村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未来红星村的发展充满机遇,存在以下几点比较优势:
    一是扶贫工作机制在不断健全完善。随着中央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省委实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通过领导联系、单位定点帮扶、部门结对共建、选派干部和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组建扶贫工作队等方式,使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为下一步的发展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
    二是自然人文禀赋较好,资源较丰富。自然生态优美,人文环境较好,境内海拔最高点玉皇峰上有恒因寺,还有京剧叶派创始人叶盛兰的叶氏宗祠,荒山荒地较多,可流转土地进行适度农业规模化经营,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三是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2014年村“两委”换届后,班子成员年富力强,有较强的政治觉悟和发展能力,班子成员之间团结,遇事多沟通多商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四是群众思发展、想发展的愿望较为强烈。山区老百姓总体民风淳朴,对党和政府有感恩情怀,发展愿望迫切,发展意识也较为强烈,大部分党员能够发挥一定的带头作用和桥梁作用,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四、任期发展规划   
    坚持“抓班子、提能力,谋发展、促增收,抓落实、构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文明创建、维护稳定、民生工程等工作,力争红星村各项工作在三年内都能有新起色、新变化、新成效。
    1、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调整党组织设置。设置党总支,按照产业划分党支部,健全相关工作制度,确保党组织活动经常化、有序化。二是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维护村“两委”班子内部团结。拓宽干部渠道,注重在优秀种植大户、返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三是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完善学习、坐班、财务管理等各项日常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村级工作运行规范有序。四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扎实开展党员承诺、“双培双带”、民服务全程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六大载体活动,积极发挥党员作用,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五是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活动场所改扩建工作,新建党员活动室、为民办事大厅和卫生室等,发挥活动场所的作用。六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促进党务村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
    目标:市县农组建设先进村,市县“五个好”村党组织。
    2、竭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富民强村目标。一是大力引导发展猕猴桃、苗木花卉、瓜蒌、毛竹种植,通过引进大户、发展本地能人、创立合作社、创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户发展种植业,推动农业产业化。二是积极与安农大、农科院合作对接,加大科技知识培训,组织协会负责人、种植大户外出观摩学习,增强种植技术水平,多途径寻求种植发展良策。三是深入挖掘叶氏宗祠、恒因寺等人文景观资源,积极发展旅游、农家乐,逐步形成农业产业、旅游观光一体化发展。四是积极发挥5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酵母”作用,整合扶贫、大学生村官创业和社会等资金,选准投资项目,为村集体创造收入。
    目标:猕猴桃、苗木、瓜蒌、毛竹等产业初步形成组织化、规模化,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的突破,农民纯收入逐年增长。
     3、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为群众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力争修建6个村民组6余公里组通水泥路,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二是加大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力度,修建完善全村损毁沟渠、当家塘等水利设施。三是解决全村安全饮用水问题。四是积极争取危房改造和易地移民项目。
    目标:逐步解决群众的道路、水利设施、饮用水、危房改造等生产生活难题,提高群众生活幸福度。
    4、认真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履行好驻村工作队队长的职责,一是做好“建档立卡”工作,确保信息准确,贫困户具体情况掌握。二是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积极配合包村单位做好相关协调工作,落实各项帮扶措施,认真做好单位干部与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对接工作,协助制定贫困户帮扶计划。三是牵头编制扶贫项目,做好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扶贫项目等工作。
    目标:打造市县精准扶贫示范村。
    5、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美化亮化村容村貌。一是逐步实施村庄环境整治,重点抓好村主干道两侧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整治,保持各自然村的家园整洁有序。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组织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远离毒品、赌博等不良行为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三是开展“优秀党员”、“优秀村民组长”、“文明村”、“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创建活动。
    目标:打造县自然环境优美村、县文明创建先进村。
    6、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一是抓好对外宣传工作,及时更新“万村网页”网站内容,及时报送创新工作信息,全面宣传红星特色和经验。二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强化法制宣传和反邪教警示教育,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大计生政策宣传,提高优质服务和科学管理水平,增强计生工作实效。四是做好民生工作的实施和落实,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弱势群体,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两委”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和监督,坚持和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杜绝违纪违规行为。
    目标:市县计划生育先进村、市县平安村等。
 

选派村调研报告
省地税局选派干部、太湖县晋熙镇九龙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杨传杰

    按照省、市、县选派办的要求,本人于2014年10月30日到太湖县晋熙镇九龙村上班。自2014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我通过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了解村情;查阅了近几年村级账目,账、物逐一核实,摸清家底;找新老村干、部分老村干老党员和群众代表谈心交心,了解民意。期间,还召开村两委、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组长会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太湖县晋熙镇九龙村市典型的山库区村,我村沿县老城太北省道北线五公里就达境内,是原九龙村、下坞村和何岭村三个村于2005年合并为现在的九龙村。东倚花亭湖,南与芭蕉村相邻,西接城西乡,北靠天华镇,村部在九龙小学傍S211路边。面积16.4 平方公里,人口2760人,下辖28个村民组,耕地2100亩,林地15000亩,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村集体月亮湾林场,檀树坳林场,树木参天,是优质的生态家园。村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月亮湾民俗文化村”座落在村境内,“九龙涧瀑布”、“吊羊打鼓寨”、“雷龙雷二墓”、“一品夫人墓”亟待开发。
    (二)产业情况。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经济作物有板栗、桔子、茶叶、枇杷面积达800余亩,养殖业有一定规格养鸡场6个,年出售鸡20万羽,有养猪场2个,年出售生猪200余头,每年外出务工人员,从事第二、三产业年创经济效益达350万元,2013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
    (三)基层组织情况。有在册党员80人,其中女党员10人,村两委在2014年换届选举中产生新的领导班子成员5名:书记沈法飞,男,52岁,大专;主任贺应,男,33岁,大专,文周又林,男,45岁,中专;计生主任汪连枝,女,51岁,高中;村委韦文象,男,34岁,高中。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3岁,学历高,能力强,班子比较团结。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阵地建设薄弱。目前,村部建筑面积240多平方米,由于全村有党员80人,村民代表35人,村内会议室不到60平方米,村里没有为民服务大厅,没有村民阅览室和党员活动场所,按照优秀基层党组织的要求标准还相差甚远。村无集体经济收入。
    村两委工作能力有待加强。通过两个多月工作,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村民调解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发现新任班子成员有责任心和积极性,但缺乏一定的经验,新任书记还不能完全进入工作角色,新任主任还缺乏全面领导村委工作的能力。今后,要加强村干部学习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
    村民组长党员少。全村28个村民组,其中是党员的组长只有4个,是党员的组长少,组织凝聚力相对较差。
    (二)贫困户较多。
    九龙村是国家级贫困村,有贫困人口752人,213户,其中低保人口135人,五保54人,残疾人141人。学龄儿童118个,在大中院校就读学生68人,部分群众因灾、因学、因病、因残及劳力少和劳动能力弱、山区条件差等多种因素制约,造成贫富不均,生活贫困,因而引导和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尤为重要,完成这一任务十分艰巨。
    (三)发展经济难度大。
    一是想发展产业用地难,我村耕地2100亩,林地15000亩,林地大都是公益林和生态林,林地不能开发,尤其是没有荒山和荒地,发展产业用地难。二是本村靠近城区,进城务工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村里要发展经济,如办特色农业和农村产业,缺乏劳动力和技术人才。
    (四)基础设施落后。
    1、水利设施:有九龙、何岭和下坞三条约5公里的主河道涉及1500多亩稻田灌溉,急需要治理;41口塘需清淤整治;部分损坏渠堰亟待修建,产业发展不均衡,简单的农作物种植使村民收益不高,种植养殖规模小,成本高,市场风险大,造成经济发展滞后。
    2、道路:目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就是组级公路,由于村民组都依山而建,一到雨天无法行走,严重地影响了村民生产和生活。经过详细实地调研和丈量,全村有12.8公里道路需修建和硬化。
         

          晋熙镇九龙村需要硬化道路情况统计明细表
1
九龙老村部汪岭组沙石路
1800
汪岭组
2
韦文昭家路口塘屋组龙潭组色树路(刘德群家门口)
1600
塘屋、龙潭、色树
3
路湾桥路湾组、苗形组屋场沙石路
600
路湾组、苗形组
4
黄家老屋隔壁屋沙石路
320
水口组
5
王家岩查曹组沙石路
1200
查曹组
6
省道S211→上坞组沙石路
560
上坞组
7
省道S211→程家下屋沙石路
280
转桥组
8
原下坞老村部对门屋
400
大屋组
9
河冲桥胡家屋沙石路
350
水口组
10
何家畈凌韦和屋场沙石路
350
何畈组
11
金家屋汪永球屋场沙石路
200
何畈组
12
韦大仲屋场李成旺屋场沙石路
850
韦屋组
13
省道S211→凉亭组沙石路
560
凉亭组
14
省道S211→朱屋组沙石路
380
朱屋组
15
红星三叉路口红星组屋场沙石路
370
红星组
16
大屋三叉路口马兰冲沙石路
350
潘岭组
17
黑石堡潘岭组沙石路
450
潘岭组
18
朱生权鸡舍河冲组沙石路
400
河冲组
19
省道S211→宋家屋场沙石路
350
寸腰组
20
李岭汪家新屋葫芦尖沙石路
1500
李岭组
合计:
12870
 
    三、几点建议
    按照省委省、省政府对选派工作提出的“六句话”目标及“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三年脱贫的工作要求,结合选派村的实际,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项目促发展,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使贫困状况得到改变。几点建议如下:
    (一)贫困村脱贫。建议争取政策扶持、项目扶持带动。按照支农惠农政策,可争取发改委以工代赈项目,治理九龙河;可争取住建厅村庄整治项目,治理村庄;沟塘水渠可争取水利厅水利兴修项目;可争取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支持,搞好道路建设;由于现在涉农项目资金都要配套资金,请求省地税局支持。
村集体有600多亩山场,可以盘活增效;有许多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开发,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贫困户脱贫。结对户帮助贫困户找准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路子,更好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区经济”,在山上做文章,搞好种植和养殖业,帮助引导贫困户找准市场,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增加个人收入。主要是培养种养业大户、来示范引领和带动村民发展。
    (三)做好培训工作。由于我村距离城关9公里,靠近211省道,区位优势明显,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掌握相关技术和技能,以便于外出务工取得更好的收入。
    (四)选派工作。按照省委六句话目标要求,加强组织方面搞好阵地建设;发展经济方面利用省委相关壮大集体经济有关政策,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搞好种养殖业务培训,帮助种养大户争取相关的支农惠农政策,最终实现示范带动全村致富;搞好弱势群体的帮扶和关心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维护社会稳定;把扶贫开发贯穿整个选派工作中。
 

太湖县徐桥镇桃铺村村情调研报告
安徽省农科院选派干部 太湖县徐桥镇桃铺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孙金犬

    根据省、市、县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受选派到太湖县徐桥镇桃铺村担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自2014年10月30日来村报到后,采取走访村组干部、老村干、老党员、贫困户、种粮大户和召开村两委座谈会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在桃铺村总支、村委会人员紧密配合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走访了全村16个村民组,广泛了解情况,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对全村的各方面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增强了科学发展的信心,并召开村两委会议予以研究通过。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桃铺村位于太湖县徐桥镇西北部,系原桃铺、高堰两村合并而成,太华公路(X102)从桃铺村穿村而过,五桃公路(S212)从宿松县五里墩至桃铺街与县道太华公路交汇,使桃铺街形成丁字形分布。现区域总面积13.8平方公里。
    2.人口概况
    全村有16个村民组,村民4870人。其中18至44周岁青壮年2347人, 45至59周岁中年984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840人。小学1所,在校学生近300名。
    3.产业发展
    全村耕地面积4355.5亩,其中水田2638.8亩,旱地面积1716.7亩,人均耕地面积0.894亩;林地面积1902亩;水面面积906亩。农业生产由家庭种植逐步向规模化种植转变,耕地流转面积2615亩,由种粮大户承包,主要种植制度为油菜(小麦)-水稻(棉花)等,近年受市场因素引导,种植结构逐步调整,小麦面积上升,棉花面积大幅下降。
    在安庆立华牧业公司、太湖县帮林禽业公司带动下,成立了盛鸿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实行统一供鸡苗、统一防疫、统一回收。已发展近20户养殖户进行肉鸡养殖。
    4.基层组织
    村设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35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16名。村两委班子成员9名(含村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各1人),村两委组织健全,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运行正常,在全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贫穷农户
    全村在册贫困户261户,贫困人口848人。经走访得知,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因学致贫、缺少劳动力。
    二、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年来,在市、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桃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有突出的问题需要分析解决。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差。
    农田与水利等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全村持续稳定发展的千年大计。我村属于丘陵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近三十年来未进行系统的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老化现象严重,这已成为制约全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瓶颈”。部分耕地已流转承包给种粮大户,但亩均租赁费较低,机制不新,存在发展隐患。
    2.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务输出,80%青壮年农民以外出务工为主。农业生产以村里留守老人及妇女为主,且种植结构单一,产量不高不稳,经济作物面积小、效益低。原效益较好的旱地棉花,存在劳动力成本高,受市场影响大等问题,面积锐减,显著影响了种植业效益。由于效益比较低,存在土地抛荒现象。村级集体负债较重,集体收入为零,已成为村两委正常运行的大问题。
    3.村容村貌不整洁,生活环境有待改善。
    我村有近一半的村民已搬至五桃路与太华路的两边,有些破旧搭建物影响村容村貌的美观,两条干道车流量较大,道路两旁无路灯,夜间出行,让人心惊胆颤。部分通往村民组的路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尤其是太华路通往高堰组、走马堰组道路。
    4.村级精神文化落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想素质上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心里,缺少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技能素养上,有一技之长的很少,严重制约农民增收。村民精神生活单调乏味,全村缺乏公共活动场所,村民基本上没有文化娱乐生活,村民聚在一起基本上是靠喝酒、打麻将度过闲暇时光。
    三、几点思考
    在调研过程中,我多次将我了解的情况向我所在单位的专家领导报告、沟通、请教,向上级领导请教,与村两委集思广益,对桃铺村的发展有了一些初步思考,具体如下:
    1.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战斗力、凝聚力。
    2. 结对帮扶贫困户,增加农民收入。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长期发展基础。
    4.创新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一村一品。
    5.整治村容村貌,美化生活环境。
    6.紧抓文化建设,提高村民综合素质。
    7. 以抓好计划生育、综治维稳工作等为目标,全力促进全村各项社会事业上新台阶
    “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和谐、进步、发展的新桃铺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调研是粗浅的,对问题的认识,发展的思路还处于起步阶段,我想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村两委的团队协作,紧紧依靠全村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坚持科学发展稳步发展的方针,一步一个脚印,桃铺村明天一定会美好。(二〇一五年一月七日)
 

太湖县百里镇大竹村选派干部调研报告
安徽储备物资管理局 大竹村第一书记  董 健

    2014年11月份,我被任命到太湖县百里镇大竹村担任第一书记,为尽快熟悉大竹村的基本情况,我在村“两委”同志的陪同下,利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农户,对村的组织建设、集体经济收入、农民思想状况、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各方面进行了走访调研,掌握我村基本状况,为以后顺利开展农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大竹村位于百里镇酉北部,距镇约5公里,全村人口较少,面积大,全村占地面积96公顷,东南与南斗村接壤,省道211太北公路贯穿东西,在百里镇交汇。
    2、人口情况
    全村有人口1856人,在全镇14个行政村里是最少的,共453户,村里80%的青壮年村民都在外务工,平时留在村里的村民不是很多,大部分是老年人、妇女儿童,老弱病残,青壮年极少,全村子女文化教育受到普遍重视,2014年高考入学率全镇第二。
    3、土地利用
   大竹村地形以中山、低山、丘陵、盆地为主,海拔654米,2005年由杜山、大竹两个村合并而成,山场面积9000亩、耕地面积1306亩、茶园 200亩;大竹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有水稻、油茶、茶叶、板栗、西瓜、瓜蒌、百合中草药等经济作物。
    4、基层组织
    全村共有党员37人,现有村“两委”成员共5名(含一名选派干部),2013年发展党员积极分子2名,党员层次结构层次不合理,以老龄人的居多,年轻党员和女性几乎没有,其中村书记和村文书的年龄较大,现在支部正大力发展,把村里有文化水平,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能带头吃苦,在群众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组织来,培养后备干部力量任务十分艰巨。
   二、经济状况
    1、大竹村养殖业发展是以农户的形式,一是主要是黄牛和山羊两个品种。姚岭组李文中夫妇,2011年开始发展养殖业,承包山场1000多亩,现有山羊200多头,修建了羊棚,总投资30多万元,每年纯收入2.5万元,目前山羊市场供应供不应求,同时还种植了桔梗,油茶、绿化苗等,年收入4万元。二是郭屋组蒋焱中夫妇养殖40多头黄牛,已经投入约30多万元,修建了牛棚,以自然放牧方式,经济效益低。三是因目前太湖县打造生态建设,为减少污染,花亭湖水库周围严格控制养殖规模和严格的环保审核,规模不能扩大,政府政策性资金补贴不能扶持,自己没有固定的销售商,只能依靠九鸿公司,给公司价格为40元每斤,可市场价格有80元每斤的好价格,寻求市场供应渠道很关键,老百姓没有得到实惠。
    2、大竹村种植业主要来源于水稻、瓜蒌、茶叶、茶油、中草药等,收入不高,品种较杂,有很多山林耕地和农田是荒弃的,优势的耕地资源没有很好发挥经济效益,今年大竹村7户农民在种植百合品种项目中,因市场价格低廉,总产量4至5万斤的百合面临严重亏损。
    3、大竹村贫困户160户(其中五保户26户,低保户56户,年纯收入 1960元以下730人)。
    三、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1、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竹村完成修建1.88公里和1.92公里的两条环村水泥路面,总投资135万元。在2013年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来,刘屋村民组投入了33万元,对村道路、绿化等进行改造,使村容村貌大大改观,方便村民生产、生活。2014年底投入30多万元的500米修建吉戴水泥路,及拓宽路面1公里,以及投入15万元的陈岭组路口建设施工已经开始,村民出行更加便捷。2014年后续水利工程建设大竹村提灌站工程施工,总投入9.4万元,将在2015年初完成。
    2、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特困群众救济工作,开展了结对帮扶、结对共建活动,对特困户等认真做好各项补贴资金发放和慰问工作。
    3、计划生育、新农合、社会治安、安全工作稳步推进。大竹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村人每年都积极参保,参加人口占全村99﹪以上,切实解决农民就医难问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森林防火、社保、水利水库安全、防汛抗旱等工作显著提高。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村任职三年期间,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力解决村级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精准扶贫,充分发挥农村自身优势,着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及促进村民收入稳步提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中心,以贫困村为主战场,积极在人才、物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发农村主导产业,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素质,尽快改变贫困村贫困户面貌。
围绕大竹村资源优势,推进“一村一品”发展,根据《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以全市开展“百企结百村、脱贫奔小康”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引进黄山贡菊栽植项目,在黄山香怡茶叶有限公司帮助指导下,提供种苗、科学技术、加工、收购等服务方面的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村两委将带头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第一年推广、偿试种植10亩余地,积极以实际行动和经济效益做好示范带头,带动全村老百姓的致富积极性。
    (三)大力实施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由于大竹村地处山区,全村23个村民组,现仍有白腊、尖石和陈岭三个村民组没有通公路,山区道路异常险陡,有的路达到70多度的角度上下,极其危险,对村民及车辆出行都是极大的隐患。今后将结合一事一议制度,鼓励支持积极性高的村民组通组公路建设。计划修通中心村庄至尖石村民组3.5公里水泥路(需争取项目资金2016年度),同时恢复三个村民组长期不能从中心村庄通行的历史遗留问题(到中心村庄必须经南斗村经过),修建中心村到陈岭的路口,并拓宽路面硬化,确保可以通车,计划2015年度完成。二是为解决老百姓出行困难,根据2014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整体推进建设项目安排,大竹村12月份对吉戴路进行了施工建设,依据工程项目资金计划,吉戴路施工后仍然还有1.2公里(与东口村水泥路面连接)的工程申报。中心村至幼儿园1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争取2015年度完成。三是中心村两座桥目前仍然没有安全护栏,给过路村民、儿童、车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危桥护栏建设争取2015年初完成。四是完成老村部到塘八斗水库600米的道路硬化工程争取2016年度完成。五是完成吉戴村民组的安全饮用水工程,目前仍有80多户村民,1230人喝不上自来水,村民饮用水需要到附近的井里挑水喝,返回时间长,生活不便,争取2016年初可以接通到各农户饮水网络,使村民组尽快用上安全饮用水。六是加强对尖石村民组的五保户、特困户危房改造力度,争取两年内将完成尖石村民组8户危房改造工程或者搬迁,使老百姓住上安全放心房。
    (四)着力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根据百里镇总体规划要求,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建立村部办公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大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增强村级服务功能,繁荣农村经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形成村级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积极争取上级组织部门的资金支持,针对目前已经征用的村部土地,在建设方面存在困难(原征用土地属于耕地性质,在没有统一规划前不能使用建设,或者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考虑暂时用围墙圈起,在附近重新征地,原来的土地继续保留。2015争取在镇党委政府和土地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帮助指导下,确定规划新村部地址,2016年在确保资金到位的情况下村部大楼进行建设施工,努力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体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阵地。
    (五)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卫生受到老百姓普遍关注,通过近期驻村的情况看,大竹村环境脏乱差状况令人堪忧,两条自然河系中垃圾和塑料包装袋随处可见,几乎看不到小鱼、小虾,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道路两旁和村集体的地存在私人堆放杂物和占用,建筑杂物乱堆乱放,村民养的狗、家禽几乎没有圈养,粪便随处可见,要坚持不懈的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一是利用三至五年时间,稳步实施大竹村美好乡村建设,以村部为中心,将原定桥头、筏形、唐冲、姚岭自然村整合,规划综合布局,按照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具体实施。二是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素质,利用各种途径在农村进行宣传,对乡村环境危机意识的宣传,制作悬挂环境卫生保护、健康教育宣传版面及标语,不断提高老百姓对环境卫生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加强农村沼气池的建设,解决农民生活所需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卫生条件,2016年至2017年建立沼气池100个,节约能源,绿化环境。四是改善人居环境,塘八斗水库至211省道的两条自然河系,目前两条河道边的道路已经硬化,在征求有资金的情况下,对两条河道进行清理,河两旁栽植杨柳树,安装路灯,悬挂大竹宣传画册,是一条自然的美丽风景线,也为大竹村下步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搞好村中三年规划,努力做好扶贫工作
——关于龙潭寨村基本村情的调查  丁安平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省有关对扶贫工作指示精神,做好新一轮扶贫工作,根据市委组织部选派办工作安排,上月20日起利用二周工作时间,组织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对全村六个村民小组及地形地貌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期间,我们走村串户,走访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特别是对村里群众威信高、为人正直、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村干部虚心求教,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他们对村里的工作和发展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基本掌握本村的村情、人情和发展现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龙潭寨村地处潜山、岳西、太湖三县交界处,四面环山,地势较高,整个地形呈长方形,东连潜山县五庙乡,北与岳西县菖薄镇相连,南与本县的寺前镇接壤,西邻本乡的朱湾村,是典型的大别山区。距乡镇府21公里。全村现有人口1118人、315户。其中五保户13户、低保户25户、78人,贫困户75户,275人。农业人口1048人,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5亩,山场16000亩。随着山区近几年的社会发展变化,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逐步的改善。村庄道路及电网布局合理,实现了村民小组组组户户通电、通水,电视、电话普及率96%以上,新建移动基站一座,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全村,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五保户、低保户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村级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新建村级卫生室验收合格已投入运行,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此外,该村尤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其程度一水资源比较充足。该村约有一条3000米高山溪流从村寨中由东向西川流而过,水清如境,水质较好,村民用水都是饮用山泉自流水,无污染,纯天然。二林业资源。现有林地、林种繁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达90%以上。山场林地土质状况良好,主要林木品种有松杉、毛竹、樟树、枫树、栗树及杂木类等。三旅游资源。该村山高,山色秀美,溪流潺潺,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村内有古民居建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风景在此展现,是集山水、原生态、古民居优势为一体的村庄。2007年被定为安庆市生态示范村,2009年被县政府列为古民居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地处三县交界偏辟的大别山村,该村的经济发展十分比较薄弱,其目前的特点和现状。一是村内的山场面积大,山高险峻,村民人均耕地仅约5分亩。而且田地大都分布在山坡上,有的离家较远,村民只种一季稻,基本上是自种自销。二是全村各村民小组人口居住地相对分散,村民出行十分不便。三是农田荒废较多,大部分有劳动力的家庭有的靠自身技能或外出打工来增加经济收入。四是山村信息的闭塞,村民创业能力不强,对发展各种产业缺乏信心。
   究其原因,通过调查影响本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本村与周边地区外界的联系十分不便,制约着本村各种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四条出境公路有二条均为3.5米宽的水泥路面,通往岳西、潜山的两条出境道路13公里仍是简易的沙石路。二是村级集体经济仍是空白。三是村民在经果林种植方面,因考虑到交通、市场销售等各种问题,投入的种植业一般都控制在很小规模的单一产品如茶业。
    基于上述情况,如何规划贫困村的发展,我认为,要立足村情,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利用区域特色,发挥当地优势,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思路,为此,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是开发本村旅游项目。(国家层面)发展旅游项目是太湖县花亭湖生态旅游保护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县、乡政府的重视,该村已于今年被省列为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现正在积极争取列为国家四部委(住建部、文化部、文物局、财政部)传统古村落名录。一旦获批,这两块的资金量将达到1100万元,具体用于古民居的维修、道路改建、河道环境整治、新房复古、路灯安装、景点布局等。使旅游开发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扶持农户新办农家乐,建设一所游客和南京高等艺术学院学生写生接待中心。以发展当地旅游带动村民增加经济收入。二是发展集体经济,提高村民致富能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针对本村现状,摸索出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引导和支持村民,有针对性的发展产业。
    (一)开发荒山建造毛竹基地1500亩。(地点杨畈组、斯家组、龙潭组、祠堂组对面连片荒山)目的是营造景点,消灭荒山,绿化山场。村委会通过这片荒山对外实行土地流转,向一些周边地区产业大户集中,促进规模经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村集体与村民的共同收益。
    (二)开发茶业基地500亩,新建茶厂一座。该村产出的茶叶高山种植环保,无污染,经泡时间长,喝起来口感好,与周边地区种植的茶叶相比,茶质独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空间。因此,在茶叶发展上,村委会鼓励和支持陈岭、祠堂两个村民小组部分村民种植一定规模的茶叶,待三年生长成熟期后,村将新建的茶厂,以半机械半手工加工方式,开发“龙潭茶叶品牌”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带动村办集体经济做大做强,让广大周边群众买到真正高山绿色真品。
    三是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全村全体村民生产和生活,同时也与本村今后的发展直接相关。它涉及到村级道路、新修水利、扶助贫困、饮水工程等。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将从本村实际出发,在三年扶贫工作期间,重点考虑与本村村民实际急需的需求。争取市、县有关部门对贫困村的支持,实事求是,量力而为。分清清重缓急,积极进行扶贫项目的对接,分步骤安排开展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成2015年全村村民饮水工程,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和续建旧屋场,杨畈、斯家等组农田水利灌溉水渠1000米30亩,让村民基本农田有水灌溉。
    (二)2016年修通本村祠堂村民小组,村民新居住区100米左右的水泥路面,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分三年时间硬化本村至潜山、岳西两条出境道路13公里水泥路面(国家层面)。
    (三)2017年新建茶厂一座,力争本村杨畈组完成美好乡村建设。(娱乐广场、公厕、绿化等)(2014年12月20日)
 

太湖县寺前镇义安村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义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高 明
2014年12月

    自11月3日到村以来,本人先后深入11个村民组,实地走访了12名老村干、4名经济能人和160余户农户,广泛征求对于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讨论今后三年的工作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选派村基本情况
    太湖县寺前镇义安村座落于国家级4A景区花亭湖畔,位于县城西北方向,总面积9.4平方公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森林覆盖率在75%以上。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6户,总人口2186人,贫困户229户,贫困人口641人,其中低保户72户192人,五保户22户25人;劳动力人数1320人,外出务工960人。村“两委”班子6人(含一名选派干部),返聘老村干1人。村设1个党总支辖2个支部,有党员64人,其中男52人,女12人,60岁以上22人,60岁以下42人;小学学历24人,初中学历20人,高中及以上学历20人。全村耕地面积857亩(包括湖滩地近300亩),山场面积1800亩,小(Ⅱ)型水库一座,当家塘38口,湖汊面积2000亩。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为外出务工经商和茶叶、板栗、毛竹种植。有完全小学1所,教师5人,在校生38人;村卫生室1所,村医2人,村民小病就诊不出村;茶叶加工厂1座,年加工茶草10万斤。
    二、存在问题
    1、村集体经济薄弱。由于耕地、山场等资源绝大部分下放到户,村集体每年除依靠有限的集体资产收取少量管理费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2、村民收入来源单一。目前,村里青壮年劳动力绝大部分外出务工,打工经济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全部收入的80%以上。在家劳动力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收入来源为茶叶、板栗、毛竹种植和农村务工。
    3、村级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现在的村部由原村小学改造而成,而村部周边环境亟待整治,村卫生室、农家书屋、村民文娱活动中心、文体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需要跟进。村级主要道路虽基本贯通,但很多组级道路每逢雨雪泥泞不堪、需要采取硬化措施。部分村民组饮用水水质较差,少数群众饮水困难。村小学操场、道路尚未实现硬化,围墙防护设施尚未建设。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东冲河、西冲河河道淤塞,需要实施治理。当家塘均年久失修,淤泥较多,屯不住水,养不了鱼。三个较为偏远的村民组农村电网急需改造升级。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对策
    一是积极谋划村级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以实施120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为契机,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大力发展玫瑰花、黄栀子种植。争取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引入经济能人或实体从事规模种植。成立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入社共谋发展。想法设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照“投向合理,产权清晰,效益明显,安全可靠”的要求,科学使用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争取有关农业项目支持,对村集体茶场和农户分散种植的茶树进行改造,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逐步推进村级苗木基地建设,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动群众增收。结合有关项目实施,寻求外部支持,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点。全面盘活旅游资源。结合义安村被确定为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契机,争取发改、旅游、环保、住建、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支持,做好狄公岛、百花洞、国金寨景观带初步开发工作,保护和修缮古民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农户发展农家乐、垂钓等休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微经济。结合当家塘清淤整治工作,鼓励农户养鱼(以鲢、鳙为主,搭配少量鲤、鲫)增收。支持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或连片协作,主动对接农业部门,推广苗木、中药材、特色水果种植。抓好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建筑、机电、餐饮、缝纫等专业技能培训,对在家务农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联系县内园区企业或在外事业有成的经济能人,转移富余劳动力。
    二是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逐步改善村级为民服务、教育、文化、医疗等条件。争取实施东冲河、西冲河河道治理项目,逐步实施当家塘清淤整治,帮助部分村民组寻找到合适水源,解决少数群众饮水困难。争取农村危房改造有关项目,按照五保户、特困户优先的原则,逐步改善村民住宅条件。争取电力部门支持,对下河、沙咀、刘龙三个台区分步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争取库区移民后扶项目和交通项目,力争三年内村内水泥道路组组通。
    三是统筹抓好各项社会事业。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推进“村为主”工作机制和村干部包组责任制,狠抓婚情、孕情监测、四项手术到位、流动人口管理,做好计生政策宣传服务工作。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村干部分片责任制,注意排查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村级和谐稳定。抓好乡风文明建设,狠刹赌博风、迷信风,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引导村民树立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抓好环境卫生治理,添置垃圾桶、垃圾车,推动卫生保洁工作向组级延伸。
 

天华村调研情况报告

    根据第六批选派干部工作会议部署,我于11月11日到天华村报到,随后开展走访村民小组、老党员、老村干调研活动,了解村情社情民情,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2005年4月,原天华村五个村民小组和百罗村七个村民小组合并成天华村六个村民小组。该村地处海拔600—800米高寒山区,东和天华镇黄镇村、辛冲村接壤,南与天华镇朱河村、黄镇村毗邻,西临刘畈乡的乐盛村,北靠天华镇的涧水村、平岭村和牛镇的严姜村和南阳村,距离安庆约137公里,车程约3小时05分。村级公路20公里,其中山路6公里。全村山场面积11580亩,耕地面积698亩,其中水田面积630亩,旱田面积68亩。村所辖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87户,总人口1018人,其中外地打工468人,常住人口550人(含老人170人,学生40人),全部为汉族人口。全村贫困户97户,贫困人口293人(含低保户24人,孤寡老人20人,残疾人60人),人均年收入1850元。
    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同时生产玉米大豆、油菜等农副产品,养殖业以猪、牛为主,经济作物以林木、毛竹为主,同时生产谷尖茶叶、板栗、高山蔬菜等作物。特色经济作物有天华谷尖茶叶,茭白、竹笋松菇、胡椒、野生葛根等高山蔬菜,其中谷尖茶最具特色,享誉盛名。1986年,佛教领袖赵朴初题诗《咏天华谷尖》,称赞香味醇厚。天华山峰景色秀美,天气凉爽,气候迷人,山中千年古诗天华太平庵香火旺盛,游客常年不断,是观光旅游、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天华村民风淳朴,村民和谐,无集体上访事件,无违法违纪案件,无责任事故,但村民贫困率高,贫困人口多,人均每年收入仅1850元,主要收入来源靠外出打工和传统的小农经营。
    村两委班子共4人,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文书、妇联主任各一人,设有村党支部1个,党小组4个,党员39名,其中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
    二、发展的优势资源
    茶叶。天华村是天华谷尖茶原产地,海拔高,气候条件好,季风时间长,年平均温度15度,山上土质沙软,雨水湿润,适宜大面积种植、生长茶叶。天华谷尖茶,茶质质量好,茶叶芬香,属纯绿色食品,1989年获农业部优名茶,2002年获安徽省名牌产品,全村年产茶叶1万余斤。林木、毛竹。全村林木、毛竹面积三千亩,每年产量150余万斤,年运输车辆达100余台次。林木、毛竹数量多,周期短,生长快,是特有的自然资源。高山蔬菜。山峰泉水常年不断,水源充足,山上可种植茭白、胡椒、松菇、四季豆等,高山绿色蔬菜肉厚,口感纯真,无农药污染。闲置土地。村里外出打工人员多,大部分山场和少数耕地荒废闲置,无人开发利用,总面积达400余亩。团结干事的班子。以李承先为书记的两委班子,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愿望强烈,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
    三、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1、村部到镇政府距离远,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村级公路全长20公里,其中水泥路14公里,土路6公里。组级道路还有4.5公里没有得到硬化。多年来,因山路面雨水冲刷,坑坑洼洼,毁损严重,晴天一身灰尘,下雨天一身泥水,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山上经济和粮食作物运输相当困难,造成年损失达10万余元。
    2、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全村水田面积630亩,呈阶梯型分布在山峰两侧,粮食生产全部靠水塘饮水灌溉。全村修建水塘8口,蓄水量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50亩。彭山堰、南冲堰、上屋堰、大屋堰,因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全部被洪水冲平,致使480亩水田靠天然灌溉。村民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只能用毛竹简饮运水,导致大面积水田荒废,每年粮食减产2万斤。
    3、村民饮用水急需改善。2010年新建人饮水工程2处,能使160户村民饮上自来水,还有450人使用未经净化处理的自流水或井水,生活用水比较困难,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现需新建百罗组、中心组、虎形组人饮水工程,经过净化处理水质,使村民吃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提高生活质量。
    4、特色经济发展滞后。天华谷尖茶叶,茭白、胡椒、松菇、四季豆等高山蔬菜,是天华村最具特色资源,储量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由于受扶持资金、种植技术、交通困难等条件限制,未能得到有效开发,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
    5、人员外出打工,有劳动能力的常住人口少。除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之外,常住村民中有劳动能力的人为236人,占总人口比例仅23%
    6、村人口贫困率高,收入低。全村总人口1018人,其中老人、学生、五保、低保、残疾人等,年收入低于2000元的贫困人口293人,占总人口比例达28%
    四、影响发展的原因
    项目建设资金少,基础项目建设步伐缓慢,特别是村级水泥路、农田水利、饮水安全项目,投入资金少,严重制约发展。
    传统小农经营,收入低,家庭式产品数量少,形成不了规模,生产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
    资源优化配置不科学,人力和自然资源闲置浪费,一些人留守照顾老人和孩子,没时间没精力生产劳动。
    技术骨干、致富带头人少,发展的技术条件受到限制,多数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外出打工。
    无经济合作组织,缺少统一生产、管理、销售的机构和人员,茶叶、高山蔬菜等特色经济未能有效开发。
    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帮扶措施跟不上,孤寡老人、学生、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保障标准低,生活比较困难。
    五、发展的工作思路
    1、加强党组织建设。以双培双带、三会一课为抓手,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建立和完善村里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注重培养和发展年轻后备干部,努力建设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高效服务型党组织。
    2、加强村组级道路建设。编制村级水泥路建设项目,多方争取协调项目资金,有计划分阶段建设村级和组级公路,不断改善交通条件。
    3、修建农田水利工程。编制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争取彭山堰、南冲堰、上屋堰、大屋堰修建资金。组织村民利用冬天空闲时间加固维修堰坝,缓解天然灌溉困难。
    4、改善村民饮水安全。编制人饮水工程项目,向水利、建设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逐步新建白罗组、中心组、虎形组人饮水工程,净化处理水质,使村民吃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提高生活质量。
    5、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组织去岳西等地考察高山蔬菜种植技术,学习兄弟村经验和方法,因地制宜发展茶叶、茭白、胡椒、松菇、四季豆等高山蔬菜,引进市外企业发展果木种植业,逐步打造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经济。
    6、整合闲置土地,优化劳动力资源。召开村民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整合荒废的山场、耕田,将地势较高的连片坡形梯土栽培茶叶,把地势较低的平地和山间坝土种植蔬菜,组织村民开发利用。
    7、落实惠民政策,结对精准帮扶。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的重大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编制扶贫项目,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做好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扶贫项目工作。以帮扶单位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为平台,开展困难户走访慰问活动,帮助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提升发展能力。协助开展单位包村、干部保户帮扶工作,改善贫困户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天华镇天华村委会
2014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