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江塘乡大塘村先锋网

镇村入口

close

党务村务

您当前位置:太湖县先锋网 >> 大塘村 >> 党务村务 >> 浏览文章

【田间地头话桑麻·新状态】付晓峰:倾情融入 砥砺奋进 坚韧淬炼 奋力谱写锦绣大塘新篇章

发表时间:2022-04-01作者:潘林

【田间地头话桑麻·新状态】付晓峰:倾情融入 砥砺奋进 坚韧淬炼 奋力谱写锦绣大塘新篇章

 
 

 

图片

编者按

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换届后,乡村振兴蓝图已绘就,美好前景更可期。即日起,“太湖先锋”微信公众号推出“田间地头话桑麻·新状态”专栏,为选派干部、选调生、乡村干部搭建相互学习、交流心得的平台,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一线激发新状态、展现新作为,营造比学赶超新热潮。

 

倾情融入 砥砺奋进 坚韧淬炼

奋力谱写锦绣大塘新篇章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四级调研员,太湖县江塘乡大塘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 付晓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给新时期选派干部提出的新指示、新命令。作为全省第七批、第八批连任的选派干部,这是继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我接力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又一次远征。身为一名组工干部,我将一如既往倾情融入、砥砺奋进、坚韧淬炼,奋力谱写锦绣大塘新篇章。

图片

图片

融入——了解村情民意 聚焦急难愁盼

干出团结一心好局面

 

 
图片
 
 

“脚上沾满多少泥土,心里就积淀多少真情”。到大塘村9个月来,我坚持以村为家,把群众当亲人,把自己当村民,用时4个多月,走遍全村17个村民组,在家村民入户访,外出村民电话访,115户脱贫户重点访,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经常商,驻村工作动态及时录,逐渐熟悉了村情民情。老人血压高不高、有没有慢性病,小孩学习顺不顺、有没有坏情绪,脱贫户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帮扶措施精不精准,脑海中都有一定印象。这期间,我们还帮助生产生活上突发实际困难的3户家庭依规申请了低保;雨雪大风天气来临前,到全村6户五保户、15户独居老人家查看应对极端天气安全情况;秋收时节,到机器下不去的田地里帮助种粮大户收水稻;“七一”慰问困难党员;“八一”召开退伍老兵座谈会;教师节去村小慰问老师看望孩子,关爱留守儿童;九九重阳节看望80岁以上老人;元旦春节去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家坐一坐走一走看一看,并带去组织关心;接送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和老人到乡卫生院接种新冠疫苗;尽可能参加每个村民组的议事会;道路、水利、人居一个个民生项目开始实施;粮补、新农合、新农保、农机补贴、小额贷款一件件民生事宜帮着办理,老百姓在一件件、一桩桩好事实事中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渐渐地,老百姓见到我都开始亲切地称呼“小付书记”,并愿意和我倾诉烦心事,就连小动物见到我也不觉得生了,甚至还跟着我走来走去。我这才发现,和大塘村的感情桥建立了,与老百姓的心连在了一起,就连我的微信昵称也改成了“大塘村民”。

图片

图片

 奋进——发挥协调优势 激发内生动力

找准发展致富好路子

 

 
图片
 
 

大塘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找准一条好路子是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先后成立了农业、油茶、种养、旅游等4家公司合作社,注册了“盛唐大米”“霞润鸭蛋”“日兴油茶”“兴塘香菇”4个农产品品牌。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我们还将集体资产资源整合,通过入股、发包、租赁等形式,每年取得经营性收入40.4万元;采取“村集体+公司(能人)”模式,发展食用菌种植、水产和番鸭养殖,2021年村集体分红收入56.8万元;为种养大户提供基础设施、资金周转等发展服务,年获服务费6万元。2021年,大塘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3.2万元。近半年来,借助省委组织部帮扶优势,我们共协调1000余万元项目资金,加强交通、水利、环保、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公共服务建设。先后投入300万元新建(提升)9座提灌站,整治18口当家塘。利用村闲置用房,改扩建大塘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改造集生态、文化、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人民公园和老年人活动中心,让村民过上了“市民”生活。为推动村组自治走深走实,我们制定了工作队和村“两委”联席会议、民情恳谈会、民主评议村干等制度。以屋场为单位,以组级自治为抓手,设立6名网格长、24名网格员、25名联防长,并由村党总支部书记任村总网格长。建立17个村民组议事会,变替民做主为让民做主,极大调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今年初,我们还成立了大塘村公德“银行”,用积分制考核,抓好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与此同时,我们将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贯穿始终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通过户申请、组推荐、村评议等程序,累计评选出文明中心户71户、好婆婆5名、好媳妇6名、大塘好人3名、最美家庭30户,达到以文化成风化俗的效果。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在村规民约中严格规定红喜事办理桌数不超过10桌,每桌钱数不超过260元(含烟酒);白喜事办理桌数不超过8桌,每桌钱数不超过150元(含烟酒),并在全村村民组、路口等醒目位置描绘40余幅村规民约文化墙。据测算,去年以来,先后有8户高考家庭取消了升学宴,节省开支约20余万元,另有12户家庭按红喜事新办规定节省开支约12余万元,8户家庭按白喜事简办规定节省开支约10余万元。

图片

图片

 淬炼——接地气长才干 加深群众感情

练就群众工作好本领

 

 
图片
 
 
基层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是增长才干的练兵场。大塘村三年发展规划的第一步就是修路,但过程并不顺利。道路规划需要占用汪家的荒地,清理宋家的违规占道,拆除甘家的残墙和吴家的乱搭乱建等等,阻力很大。工作队和村“两委”不停地上门做工作,但项目仍然迟迟不能动工。我们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不停地和各户宣传,路修不好,交通就有隐患,老板就不愿来,产业就不兴旺,村里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久而久之,老百姓的思想疙瘩慢慢解开,在征地拆建过程中也得到了合理补偿。最终,路修通了,老百姓的思想也通了。不仅如此,我们一直在谋划产业发展,在调研后决定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发展农业产业。但问题又来了,连片种植需要打破各家田埂,老百姓都不愿意,担心各家田亩以后分不清。我们便拿着皮尺一分一分地丈量,拿着测绘原始图纸,挨家挨户再做工作,就这样才勉强把工作做顺了。紧接着土地流转费用一年一结,合作社有了分红,村民得了实惠,再去老乡家里,冷脸变成了笑脸。让环境变好也是乡村振兴一件大事,但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过程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眼看房前屋后改造工程在即,可是有的老百姓就是迟迟不让动工,理由是找地仙算过卦了,改造后可能会影响自家风水。残墙和乱搭乱建不能强拆,人居环境得不到提升,怎么办?绞尽脑汁后,我们买通了地仙,地仙对村民说“问题不大”。就这样,工程动起来了,改造后的环境很美,老百姓很满意,觉得很舒心,我们也安心了。后来,我们“拆穿”了地仙,并教育引导老百姓,这世界上没有鬼神,只有共产党才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后来,我们把地仙培养成生态护林员,通过劳动创造了更多收入。当过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经历过几次让人挠头的事情后,我们也接了地气、经了风雨、长了才干,有了沉甸甸的收获。

图片

 
 

在省委组织部部领导的关心下,在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支持下,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大塘村慢慢地发生着变化。“三会一课”越来越正规,党员的精气神提升了很多,党组织和党员在老百姓心中的好形象更加牢固。村级合作社带动大家有了稳定分红,人居环境整治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百姓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提高了很多。党的好政策进入千家万户,要发展想发展的动力在增强。来村督查调研的领导、学习交流的派友、投资考察的老板、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大塘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从那时起,我喜欢仰望村里的星空,夜很安静心很平静,也恰是那样的夜,我睡得特别香。

当梦想逐渐变成现实,总是要有所付出的。作为异地选派干部,看到自家孩子成长的次数少了,但看到村里走出去的孩子多了;在生病父母床前尽孝的机会少了,但看到痊愈出院又能报销很大一笔医疗费的村民笑脸多了;听到繁华都市车水马龙的声音少了,但听到溪流犬吠鸡叫鸟鸣多了。走过喧闹的都市,才发现绿水青山就是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