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太湖】碧秀西平舒画卷
发表时间:2018-10-22作者:刘辉 叶玲玲
碧秀西平舒画卷
西平村地处徐桥镇西大门,北与江塘乡毗邻,南与宿松县高岭乡相连,全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小组,1035户,3789人。走在整洁平坦的环村公路上,举目四望,只见连绵起伏的小山丘树木葱茏,线条优美的田野稻浪翻滚,白墙红瓦的农家小舍错落有致,时有白鹭争飞、群鸟展翅,将这美丽的田园风光点缀得更加生动、和谐。
在这片秀丽的土地上,生活着朴实、善良、热情的人们,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勤劳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强村富民的精彩乐章。近年来,西平村两委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带领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奏响了建设美丽家园的新乐章,换来村庄旧貌变新颜,激起群众精神更抖擞。
环境整治“面貌新”
瞧,整治一新的中心村环境优美,宜居宜游,令人心旷神怡。村口矗立的徽派立碑上写着“碧秀西平”几个大字,配上“碧波映青岭,田畴稻叶齐。引水农圃连庭院,绿妆揽西平”的诗句,让西平美景如画卷般刻入人们脑海。沿新修的水泥路前行,温馨典雅的村小、干净整齐的院落、绿意盎然的菜园、设施齐全的广场、绿树成荫的池塘、路旁挺立的路灯、生动形象的文化墙……一一映入眼帘,叫人流连忘返。谁能想到,这里曾是猪圈、厕所杂乱不堪,房前屋后摆放零散,池塘岸边野草丛生。这个巨大的变化,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
为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绿色家园的期盼,西平村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被列入2017年省级中心村建设项目,中心村涉及3个村民小组149户633人。为了将这件好事办好,该村成立了由老村干、党员、组干9人组成的项目理事会,负责项目具体实施;成立了由在本县工作及经商、创业能人与各屋场选出的代表28人组成的名誉理事会,负责联系、协调项目实施中的各类问题纠纷。实施过程中,该村从“拆”开始,在“改”上下功夫,在“清”上做彻底,在“通”上求全面,在“靓”上要品质。
村里充分发挥两个理事会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印发了150份承诺书户户签订,结合个人户、留守老人户整治点布局,因户因居制定方案,分任务定户数定时间,一把尺子量到底,得到全体村民支持,顺利拆除旱厕146处,为后续的建设夯实了基础;通过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后,成立了专班,结合村地理位置制定排污方案,安装铺设污水管道,农户安装三格式化粪池110个、新建水泥三格式化粪池31个,另外采取“以整化零”分散二级净化灵活处理方法,全中心村安装净化池14个、铺设污水管道3800余米,95%农户家的污水得到二级净化处理;对中心村内4口池塘全部深挖,塘坝采用浆砌石墙加固,四周栽种紫薇、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让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对中心村内的道路全部进行硬化,户户与主次道路接通,自来水达到全覆盖,并将排水沟疏通清淤,兴建三面光排水沟,解决了卫生饮水问题,改善了排水系统,做到了路通、水通、排水沟通;同时,对中心村进行亮化、绿化、美化,合理安排“五小园”,彻底进行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做到柴物整齐堆放有序,让整个村庄的环境更加怡人。
“这个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村子像新的一样,到处都干干净净的,到处都有花草树木,环境好,住起来舒服,一点不比城里差。”住在中心村的广大村民切身感受到这种变化带来的好处,对这件大好事赞不绝口。
文明风吹“气象新”
“我家住在徐桥镇西平村杨家岭,就是现在的美丽乡村。美在山水田林路,美在人人讲文明,美在人人品德好,美在干群团结一家亲……”
年过六旬的村民王卯根是一位远近有名的大鼓书表演爱好者,七八十年代曾一度背鼓走乡串村表演,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薛平贵征西》等经典片段,他通俗、风趣、声情并茂的表演深受老百姓喜爱。如今,他看到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带来了看得见的“外在美”,更让西平的百姓有了“里子美”。多年不说大鼓书的王卯根无不心情激动,深有感触地写下了上面这段鼓书词。一有空,他便兴致勃勃地在广场边的“乡村文化大舞台”上为村民们义务表演。每每鼓声一响,周边的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地纷纷聚拢过来,共同品味着记忆中的这些传统文化味儿。说者神气十足,听者津津有味,台上台下其乐融融。
和大鼓书里的故事一样被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还有一位刘将军的故事。据老一辈的村民回忆,从祖辈传下来,有位英勇善战的刘将军,驻守在现西平村杨家岭一带。某日匪兵入侵。为了保护当地老百姓,刘将军英勇守卫,一举击退匪兵,却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将自己的忠骨留在了杨家岭。如今,在杨家岭的老百姓心中,一直传诵着刘将军的英勇事迹,这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是这些文化积淀,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西平人。步入新时代,西平人在精神文明的追求上更高了。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该村一方面在文化建设上做足文章,搭建乡村文化舞台,增添文体设施,绘制文化墙,设立宣传栏,积极引导村民们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如今,在中心村,“孝公婆,敬长辈,嘘寒暖,多关爱”“遵纪守法和为贵,与法同行天地宽”“家家都争文明户,共建美丽新家园”……这样“会说话”的文化墙随处可见,语言通俗易懂,绘画生动形象,既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又成为促进民风转变的“助推器”。
不仅如此,每到傍晚,只要广场上的喇叭一响,路灯一亮,村民们吃完饭、忙完家务事,便会自觉地向文化广场汇聚,跳起健身舞,聊起家常事,乡村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盛夏期间,老人们坐在一起,摇着蒲扇,一边谈天说地,一边欣赏着广场舞,脸上无不绽放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嬉戏,放飞着纯真的童年梦想;大老爷们站立广场四周,向穿红着绿、精神抖擞跳舞的村妇们无不投上羡慕的眼光;更有许多村民拿着手机拍着视频,发到朋友圈,传送着家乡的美好,甚至有的干脆进行视频连线,给自己在外的亲朋好友实时感受西平的巨变。这种三四十年前“纳凉夜话”的回归场景与现代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构成了西平一幅与时俱进、盎然生机的秀丽画卷。
另一方面,该村还大力开展道德模范、好儿女、好婆婆、好媳妇及身边好人的评选活动,倡导文明新风,以先进典型引路,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群众,让文明新风吹遍角角落落。如今,该村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尽心尽力照顾视力残疾婆婆的好媳妇朋兴玲、孝顺公婆又送双胞胎儿子参军的好媳妇张桂连、对家人不离不弃的身边好人叶德斌、主持公道弘扬正气的身边好人严的福、爱岗敬业的模范毕劲松、优秀环卫工汪双和等成了村里的“明星”,大家对他们交口称赞的同时,也被他们的事迹潜移默化地感动着。
和谐安居“产业新”
改革开放40年来,新风吹拂的西平村,不仅环境美了、文化活了,而且更为可喜的是产业新了,老百姓的收入增了、口袋鼓了,处处呈现出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这几年,全村组建了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家庭农场,土地流转3800余亩。村级成立了创瑞合作社,以“立华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大力发展肉鸡养殖场2万平方米,既就地就近解决了农民用工,又促进了村民增效增收,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2017年被评为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此外,绿化苗木种植、油茶种植、黑猪养殖、稻虾联作、溜溜梅种植等产业在该村日益兴起,既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进一步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文明和谐,生机勃发,已然成为这片神奇土地的激昂旋律。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西平人将脚踏实地,奋力争先,用实际行动书写乡村振兴的西平篇章。(记者 刘辉 叶玲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