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大石乡先锋网

镇村入口

close
太湖县2021年32项民生工程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 2021-10-20 作者:大石乡[打印][关闭]
一、幼有所育
1、幼儿托育、妇幼健康和职业病防治
普惠托育服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关于做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的通知》及相关配套文件要求,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家庭为主、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坚持普惠优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努力增加普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托育服务的需求。到2021年底,千人口托位数达到1.2个左右,努力实现“十四五”末每个乡镇都有托育机构。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开展免费婚前健康检查,逐步提高婚前健康检查率,普及婚育保健知识,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防止与婚姻和生殖有关的传染病、遗传病的发生与传播。完成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保持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率,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维护儿童身体健康。 
职业病防治:通过收集重点职业病相关信息,研究分析我县重点职业病(包括疑似病例)的发病特点、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技术依据。
2、学前教育促进围绕“幼有所育”,解决好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难以满足需求问题,通过在全县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开展幼儿资助和幼师培训,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努力提升学前教育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学有所教
3、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免除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免费为小学一年级新生提供正版学生字典,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巩固完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中小学采暖保暖工程。
4、中小学及中职学校教师培训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不断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本领,努力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素质,为我县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提供师资保障。综合运用“实训基地+企业实践+在岗研修”“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返岗实践”“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名校观摩”“任务驱动+集中研讨+观摩实践”等培训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通过国培计划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中职教师队伍。
三、劳有所得
5、就业创业促进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强化政策协同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畅通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在遵循公益性岗位政策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统筹考虑乡村建设实际需要,开发农村保洁、治安、护路、管水、扶残助残、养老护理、林区管护、公共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维护等乡村公共服务类岗位。完善实名制精准服务制度,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服务,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岗位信息,对各类就业困难毕业生和长期失业毕业生开展就业援助,尽快帮助实现就业创业。
6、农村电商提质增效聚焦农产品上行,有效发挥市场作用,壮大经营主体,培育推广品牌,强化利益联结,改善基础设施,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农村电商“两中心、一站点”规范运营,进一步增强农村群众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7、技能培训提升通过开展脱贫稳就业培训、企业新录用人员技能培训、新技工系统培养、退役军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促进高质量、稳定就业。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确定,突出技能训练,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促进技能培训与岗位使用精准对接。鼓励退役军人结合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工种或项目,参加适应性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适应社会经济的能力和掌握就业所需的知识及技能。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四、病有所医
8、出生缺陷防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积极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为孕期妇女提供健康安全、优质有效的产前筛查服务,稳步提高产前筛查率,加快推进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网络体系的建立健全;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9、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和我县实际,在基本达到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的基础上,实施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补齐短板,重点修缮基础设施、更新补充医疗设备及医务人员培训等,业务用房建设以建筑规模适度实用、功能分区合理,设备配置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相适应为原则。通过3年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的更新补充,全县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诊治60%左右的常见病多发病,基本满足群众基层就医需要。
10、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为提高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提高广大妇女健康水平,开展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优先考虑纳入低保的人员,逐步建立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合作、行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妇女“两癌”防治模式和协作机制。
1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全面做实市级统筹管理。落实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政策,稳步提高筹资标准,新增筹资主要用于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落地惠民。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基金安全监管。
12、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合理有效衔接。大病保险制度覆盖全体参保居民,稳步提高大病保险筹资水平、保障待遇,确保不低于上年度实际标准,显著减少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实行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业务,实现大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
13、安康码”应用拓展丰富“安康码”功能和应用,推进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与“安康码”融合应用,推动“安康码”应用覆盖医疗、教育、政务服务、交通出行、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等更多领域,实现县级政务服务大厅更多事项“一码通办”,依托“企业码”探索更多惠企“安康码”应用,为居民正常生活提供便利,为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支撑,为更好服务企业提速经济发展助力。
五、老有所养
14、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规范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运营管理,支持家庭承担养老服务功能,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落实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建立老年人补贴制度,全面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给予养老服务补贴。支持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落实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贷款贴息政策。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保障,着力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大力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和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创新发展智慧养老,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15、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确保参保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参保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住有所居
16、农村危房改造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的部署,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十四五”期间,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延续性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房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安全,对农村住房安全情况实行动态监管,确保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做到动态清零。探索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长效机制。
17、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改善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坚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严格评估财政承受能力,严把棚改范围和标准,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改造方式,精准实施,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市政基础设施,修缮小区建筑物公共部位,着力消除老旧小区安全隐患,完善基本功能和公共配套设施,完善小区功能,提升居住品质。
七、弱有所扶
18、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及机构运行维护、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城乡医疗救助、困难职工帮扶,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基本权益保障。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将农村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将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通过购买住院护理保险等方式,提升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水平。进一步规范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的运行维护管理,基本清除机构安全隐患,逐步提高供养水平,不断增强特困供养对象获得感、幸福感。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升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目标。对符合政策规定困难残疾人给予生活补贴,对被评定为一级、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给予护理补贴。实行动态管理,应补尽补。完善救助管理工作监管责任体系,加强区域和部门救助联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衔接,加强源头治理和综合施策,预防和减少外出流浪乞讨等现象,不断加强和改进我县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及时有效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实现流浪乞讨人员应救尽救,切实保障好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全覆盖,稳定实现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脱贫人口(不含稳定脱贫人口)等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应救尽救,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对符合困难职工帮扶标准的困难职工家庭实施帮扶救助,全面推动我县困难职工家庭解困脱困。
19、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水平,切实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就餐条件,建立健全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辅之以企业供餐和家庭托餐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供餐模式,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卫生、营养、热乎、可口的午餐或课间餐,并积极培养其形成科学的营养观念及饮食习惯,努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2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和完善各项助学政策,确保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象全覆盖、标准最高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包括:高校研究生资助、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校内学生资助。
21、困难残疾人康复为困难精神残疾人患者提供药费补助;为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为残疾儿童适配假肢矫形器或其他辅具提供救助。改善困难残疾人医疗康复状况,着力提高困难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
22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当事人提供必要的、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保障困难群体安居乐业。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深入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扎实开展,法律援助案件及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八、乡村振兴和公共文化
2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通过保障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提升帮扶实效,以及探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提升待遇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24、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支持建设完善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吸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经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产业发展,对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成效好的主体在奖补支持、金融信贷、示范评定、项目安排、特色保险等方面给予倾斜,维护和巩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带动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提升主体带动质量。支持脱贫户自种自养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加强技术支持、政策扶持,依托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优做大产业,提升产品质量,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致富。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发挥好特色产业发展项目支持引导作用,持续实施脱贫村“一村一品”推进行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档次。
25、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重点完成垃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亮化等建设任务,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26、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继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完善“路长制”运行机制; 逐步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有效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抗灾减灾能力和服务品质;在巩固建制村通客车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提升农村客运服务品质,逐步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实施工程,巩固建制村通客车及三级物流建设成果,确保通车率和三级物理节点建设率达100%。充分考虑现阶段城乡运输存在的差异,着眼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长远发展,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运输体系,实现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协调发展。
27、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根据《安徽省水利厅关于做好2021年中央财政补助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工作的通知》,根据各乡镇农村饮水工程实际上报需要维修养护的内容,对农村饮水工程进行维修养护,主要包括供水设备及原配件、水表等更换,管材管件购置及更换,水质检测监测仪器设备元配件的更换等。
28、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高质量完成农村改厕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农村改厕提升与长效管护机制示范县建设,通过1年时间建设,建立起一套组织领导、工作推进、模式选择、政策支持、监督考核等方面的政策技术体系,实现改厕后粪污资源化利用与长效管护运行有效。
29、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科学布局全覆盖的秸秆收集转运体系,完善市场化的收储运销网络,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化利用模式,加快发展以秸秆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现代环保产业,推动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链条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支持符合条件的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开展标准化秸秆收储点(中心)、秸秆博览会签约项目、秸秆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和秸秆产业化利用等。
30、水环境生态补偿为进一步强化水环境目标管理,改善水环境质量,落实好省、市级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资金,促进区域性环境效益。对纳入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项目,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完成任务,配合好省市对生态补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工作。合理利用补偿专项资金,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31农田建设工程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农田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措施综合配套,重点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农田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模式。
32、文化惠民工程。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赵朴初生平事迹陈列馆和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健全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县大型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及区域内的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公共体育服务。
 

Copyright 2004-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太湖县委组织部 主办 太湖县党员电教中心 承办 邮箱:thzzb@163.com


皖ICP备075014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