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茗北
发表时间:2021-12-30作者:王飞
在方园 601公顷的土地上,山川、水流、耕地、村庄星罗密布,犹如画卷。因丘陵地带特征的优越自然环境。离太湖县城、新仓镇政府均距离咫尺,有太望公路、徐茗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极为便利的地理优势。曾经是茗北乡址,拥有其发展的历史沉淀。如今将鼓楼村、寺门村合二为一,增加了资源合并的囤积。村两委改选后,年轻化的村干部,在前辈的指教下,齐心协力,奋发争先。
历经了县级美丽乡村的创建,绿化、排污、内环境清洁等系列整治,全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今,村两委带领全村村民,再次迈向新的创建征程,亮化村级路,打造花园般村庄,提升村级文化……一个“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美貌,已展示在世人眼前:山清水秀,瓜果飘香,古木参天吐无数新芽,家训久远能代代相传。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万物而不争。丰富的水资源,富饶了茗北村广袤的田地与山林,养育了这块土地上勤劳、纯情、善良的人民。在茗北村的区域内,河流纵横交错。其中长冲河、鼓楼河、茶园河,三大河汇入泗水港河系,贯流茗北村后,汇入流经太湖县城的长河之水,奔流远方。
沿水流的区域,有大片的湿地。湿地里灌木丛生,绿草茵茵。这里是候鸟栖息的天堂,是植物汇聚生长的地方。春日里,蝶飞凤舞,百花争艳,蛙声鼓鼓,虫儿叽叽……湿地,虽没有花园刻意雕琢的幽径亭台,却富有大自然清纯的气息。
40公顷的水面,不仅让村内3700余亩的耕地灌溉得到保障,更让这一方天地得以净化。纯净的水域内,鱼虾游弋,群鸟飞翔,河流顺地势弯曲延伸,水库随人意蓄水或开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打造了一个最美丽的乡村。
在炎夏的某个正午,我从茗北的村部出发,踏“上门桥”,寻古树,访祖堂,听到一个忧伤而敬畏的爱情故事。从牌坊下敬畏地走过,在刻有章氏家训的石墙前,顶礼膜拜……在燥热的时空里,感觉到心境的清凉。
“上门桥”是一座沙石结构的拱桥,桥体不长,也没有修饰的雕刻。但有岁月沉淀的厚重。构建拱桥的石块,已被时光印染,乌黑的石块上爬满了绿色或青色的青苔,无数的小草或小树,从石缝里伸出头来,在午时风的吹拂中,张扬地摇晃,彰显自己生命的顽强。
酷暑的中午,站在“上门桥”上,可尽情享受树荫蔽日,河风吹拂的凉爽。上门桥的河堤两边,成排的柳树已成荫。它们的树干遒劲,粗壮,树皮斑驳,但枝丫茂盛,树叶婆娑。数不清的槐树牵手于河边,搭建起长长的绿荫小道,向前绵延,漫过了视野的边际。
彼时,我静心聆听,树林里无数的知了共鸣,唱出了一曲缠绵悠长的高调。桥底下,河水潺潺,其曲悠扬。树叶沙沙,那是风儿轻吻树叶的情话。鸟儿在枝头高唱,小草在大树下细语……所谓天籁,或许就是这大自然的和谐之声吧!
若在春季来此地,可邂逅更美的风景。在油菜花季,这里有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竞相盛开的油菜花,在丽日的照映中,摇曳花枝,吐露芳香。
我曾看到一个摄影爱好者,于花开季节在此拍摄的视频。一个青春少女,在花海中起舞、穿行。很多的围观者,都留下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
“上门桥”,是鼓楼河上的尤物,在时光刻印的久远中,一直受人亲睐。然,古老的鼓楼河,在茗北村曲径了2.6公里的路途,还有5.2公里绵延的绿荫小径,一定有更多的美景,更多的故事和传说,等待我们去聆听与找寻。
守在上门组屋场前的那棵香樟树,已挂上了“太湖县三级古树”的标牌。牌子上标记的是163年。可村人说她在此生长了400多年。低矮的树茎上,残留很多个深邃的树洞,犹如老人空瘪的嘴,或浑浊无光的眼睛。然而,低矮树茎上却枝桠繁茂,树冠婆娑圆润,树叶密集,嫩绿润泽。树干苍老,树冠葱荣,彰显生命的旺盛与神奇。
无论这棵树的年龄是160多岁,还是400多年,她都成为了茗北人珍爱和保护之物。这棵古树,在茗北人的心里,或许就像是村里的某位守候在家的慈祥老人,守候着家的时光,守望村里永远的繁衍、生息。
在茗北村的胡英士组,还有一棵老榆树,一样的年过百岁,一样的枝繁叶茂。历经风霜雪雨的古树,也一定有她的傲骨与风姿,相信每一个与之邂逅的人,一定是有相遇的情缘。
祖堂、牌坊、古墓、五猖戏、钟鼓楼的传说……在茗北村内行走,看得见村庄现代化的生活气息,品得到家族繁衍、生息,传承与发展的浓郁味道。
坐落于上门组的“章氏祖堂”,三进三重,简朴而庄重。当你跨过了祖堂的门坎,章氏家族久远的生活气息,会扑鼻而来。
祖堂里保存有大量的匾额,记录着不同时代、不同时间、不同事件、不同人物的经历。细读匾额上留存的文字,似乎能看到,那些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走动的身影。那些热闹的庆贺,悲伤的离别,孤独的等候,红尘滚滚,喜怒哀乐,久远的生活气息,被时间尘封,被记载打开。
那些挂在墙壁上的匾额,有些因时间的久远而字迹斑驳难辨,有的因实在破旧不能成形而被翻新。我在这记载过往的现代空间里游离,思绪飘忽不定。遇几位老人坐在祠堂的下室,对着上堂的牌位凝神注视。我忽然明了,在这样的场地,看得见时光的流淌,也看得到时光的停留。
“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此乃《章氏家训》,原名《太傅子钧公家训》,2015年9月29日,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并予以了高度的评价:“此家训共196 字,……将修身之大法,育人之根本以浅显直白的语言警醒告诫子孙后代,约束有规有矩、教化掷地有声。”
2018年,居太湖县茗北村的章氏后裔,修章氏太湖始祖“通公”墓,立大理石墙于墓侧。“通公”墓在幽静山谷之中,后有青山依靠,前有宽阔的视野。堰水潺流,水清如镜,水面上鹤鸟翻飞。黑色的大理石墙,刻有太傅章子钧及练太夫人肖像。《章氏家训》亦刻于墙上。黑色的石墙,金色的楷体字,让人视之即肃然起敬。“寻根问祖”,繁衍、生息,香火传承,时空转换,家风代代相传。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在这里,可以通透到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
距墓地几十米处,立有石头牌坊,亦为纪念章氏太湖始祖而建。此牌坊雕工精细,外观庄严。立于牌坊之下,望天之苍穹,看路的绵长,思家训告诫子孙的真切,祭古墓中长眠者的魂灵,想轮回之变迁,“读与耕”乃为作人的根本之感悟,会更加的透彻。
人说情缘,佛道因果。建于宋代元丰年间的“得云寺”,距今近千年。“得云寺”原坐落于寺前坂屋后,几经战火的洗礼,最终破损得片瓦无存。
因为有了情缘,更是因为有了传承的理念。在改革开放,国家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后,茗北村人日思夜想,希望复建“得云寺”。经过长时间的筹划,终于在二零一五年开始实施复建工程。
修建“得云寺”工程的责任承担主体是章家下屋全体村民,并成立了建寺领导小组。建寺所有的资金、建筑材料皆是当地群众自愿捐赠而来。
而今,新建的“得云寺”坐落在茗北村的庙山之中。庙山并不峻峭,然而,它地处丘陵的群山中央,山埂绵延,灵山环抱,山谷空灵。山间绿树垂荫,寺旁修竹丛丛。路,虽婉转,却显通达。寺,虽不辉煌,却听得到暮鼓晨钟的穿越之声。“得云寺”经千年时空的变迁,历经动荡岁月的磨难,而今,选庙山而重复香火延续,是机缘还是因果,此乃佛之玄机,不可枉语,遵从佛缘。
若你想暂离喧嚣之浮躁,寻一方清净之地。可随山风几缕,踏山道前行,让庙山那些透过树梢的暖阳温暖身体,听穿过晨曦的钟声宁静心灵。在佛殿上献三炷香,不为所求,只为虔诚。认真品读这座寺中“庙记”的文字。“苍生叩拜八方保,盛世升平永乐康。”岁月静好,幸福绵长,既是人们的感激之情,也是人们永远的美好祝愿。
茗北村,一个含11个村民小组的自然村落,看得见花团锦秀的村庄,听得到传承久远的家训。蹲在老榆树下,听老者讲钟鼓楼的传说。在每年的9月20日,去观赏一场别具一格的“五猖戏”,听“五猖戏”传承人章安良先生高亢婉转的唱腔,回味那或祈福,或驱鬼的唱词。祈求太平,追求美好生活的乡土气息,早已浸染了这片土地。
踏“上门桥”静听蝉鸣悠远,沿鼓楼河长堤,享一路阴凉。立“鼓楼前河桥”旁,想起那位不留名的投资者,感概他人的善良与修为。尝几块“章恒食品”厂,用传统工艺做出的食品,即有不同节日的味道,更有生活过往的气息。
“建村史馆”、“创办集体经济企业”“村级风貌再提升”……茗北村,有读不完的“耕与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