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项目进行时】银山村:书记项目夯基赋能,齐心协力助推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22-06-07作者: 贾 琼
书记项目夯基赋能,齐心协力助推乡村振兴
——小池镇银山村2022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简介
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银山村党总支深入践行全省“一改两为”大会精神,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打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为目标,严抓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持续完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攻坚克难,优化生产、生活环境。银山村党总支书记结合村内实际,以自身行动为旗帜,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两委”综合管理水平,激活村民共治共享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良好的治理基础。
一、项目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与战略目标是建立生态宜居的现代乡村,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和重要路径。当前,银山村外出务工村民居多,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但是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垃圾乱扔、杂物乱丢、污水乱流、畜禽乱放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虽然经过常态长效治理,银山村村居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基础设施更新较缓慢、垃圾清理的效率低、部分村民观念转变不到位,文明意识淡薄仍是村内文明创建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之处。
二、项目内容
1.按月、按季定期举行“垃圾清理”、“清洁家园”、“卫生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评优监督。
2.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会议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的、重要意义等;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活动,对全村大街小巷、池塘河流的卫生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维护。
3.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墙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村民踊跃参与环境整治,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学校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相关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倡议书、开展农民夜校等活动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引导广大村民牢固树立人人参与环境治理的主人翁意识,让村民深切感受爱护居住环境,营造美丽宜居家园的重要性,自觉加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列。
三、项目要求
农村人居环境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反映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经济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群众的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以村党总支书记为首的银山村环境整治理事会,对全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监督部署,设立海形、杨埠两个分部理事会,由海形、杨埠两支部书记任分理事长,片区内各组组长任分理事会成员,分理事长、成员对责任区的环境卫生问题负第一责任。
2.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多途径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墙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村民踊跃参与环境整治,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学校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相关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倡议书、开展农民夜校等活动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让村民自觉加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列。
3.加强指导,督促检查。村“两委”对各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督查,随时通报情况。居民小组代表随机对其他居民组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打分评比。通过评比大力宣传发动,培养人们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管理意识,使全村村民都能够理解支 持和自觉参与整治活动。
四、项目成效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如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好,人民健康水平不高,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基础工程、民生工程、文明工程,可以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二是提升健康水平。当前我村生活垃圾处理率100%,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5.8%,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改善,提高了群众健康生活水平;
三是凝聚干群关系。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年轻村“两委”成员积极融入群众,增强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凝聚力,提高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环境建设、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小池镇银山村2022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简介
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银山村党总支深入践行全省“一改两为”大会精神,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打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为目标,严抓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持续完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攻坚克难,优化生产、生活环境。银山村党总支书记结合村内实际,以自身行动为旗帜,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两委”综合管理水平,激活村民共治共享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良好的治理基础。
一、项目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与战略目标是建立生态宜居的现代乡村,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和重要路径。当前,银山村外出务工村民居多,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但是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垃圾乱扔、杂物乱丢、污水乱流、畜禽乱放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虽然经过常态长效治理,银山村村居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基础设施更新较缓慢、垃圾清理的效率低、部分村民观念转变不到位,文明意识淡薄仍是村内文明创建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之处。
二、项目内容
1.按月、按季定期举行“垃圾清理”、“清洁家园”、“卫生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评优监督。
2.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会议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的、重要意义等;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活动,对全村大街小巷、池塘河流的卫生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维护。
3.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墙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村民踊跃参与环境整治,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学校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相关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倡议书、开展农民夜校等活动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引导广大村民牢固树立人人参与环境治理的主人翁意识,让村民深切感受爱护居住环境,营造美丽宜居家园的重要性,自觉加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列。
三、项目要求
农村人居环境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反映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经济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群众的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以村党总支书记为首的银山村环境整治理事会,对全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监督部署,设立海形、杨埠两个分部理事会,由海形、杨埠两支部书记任分理事长,片区内各组组长任分理事会成员,分理事长、成员对责任区的环境卫生问题负第一责任。
2.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多途径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墙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村民踊跃参与环境整治,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学校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相关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倡议书、开展农民夜校等活动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让村民自觉加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列。
3.加强指导,督促检查。村“两委”对各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督查,随时通报情况。居民小组代表随机对其他居民组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打分评比。通过评比大力宣传发动,培养人们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管理意识,使全村村民都能够理解支 持和自觉参与整治活动。
四、项目成效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如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好,人民健康水平不高,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基础工程、民生工程、文明工程,可以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二是提升健康水平。当前我村生活垃圾处理率100%,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5.8%,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改善,提高了群众健康生活水平;
三是凝聚干群关系。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年轻村“两委”成员积极融入群众,增强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凝聚力,提高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环境建设、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