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先锋网

镇村入口

close

党务村务

您当前位置:太湖县先锋网 >> 塔镇村 >> 本地特色 >> 浏览文章

“千年古塔”浮出水面

发表时间:2020-03-14作者:县融媒体中心

津渡塔镇出平湖
 “千年古塔”浮水面  “旅游扶贫”焕新颜
      近年来,寺前镇塔镇村抢抓我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机遇,结合地处花亭湖核心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休闲、山水生态、乡村风情旅游格局,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工程,不仅带动了13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富了村民,更是美了乡村,换了新貌,改了环境,一个被誉为“高山平湖、津渡塔镇”的昔日“古镇”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金井古塔遗址浮出水面
       春日,记者来到地处花亭湖畔的塔镇村采访,听当地村民介绍,随着花亭湖水位的降低,有着近千年历史的“金井塔”遗址浮出了水面。得知这一消息后,记者甚感兴趣,决定一探究竟。3月5日上午,记者一行在年过古稀的村民殷多明老人的带领下,穿过一片茂密的丛林,沿着山间一里多路的羊肠小道来到了湖边古塔附近。
“这条路就是当地老百姓通往60多年前原塔镇的一条小路,至今我也有20多年没有走过这里了。”已经退休、现年73岁的殷多明老人是塔镇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对塔镇的过往依然清晰地留在脑海里。
“这个山坡上在战争年代有一个驻军防御的暗堡,与过去塔镇长河的对岸、现在花亭湖对面羊虎山上的暗堡形成交叉火力,乃至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也成为保卫太湖百姓的一道有力屏障。”
“这个湖岸叫庙湾,过去塔镇街就在庙湾底下,金井寺、金井塔就在庙湾东边。”沿着庙湾步行一百多米,就来到了古塔遗址。
映入眼帘的即是伸入湖中一块长形并已裸露出水面的小岛,湖岸吃水线边到处是散落的砖块,看上去年岁久远,显得特别乌黑、厚重。而我们渴望早想见到的金井塔遗址即在眼前。
随着花亭湖水位的降低,塔基已经完全裸露,只见大量破损的青砖、石块密集地展露出来,仿佛成为一处在青山绿水之中找寻了很久的宝藏。在这些乱石堆中,偶尔也能找到几块厚重、完整的青砖,而青石板则荡然无存。此时,令我们最为欣慰的是一位对历史文化甚感兴趣的创业青年李放,就是在其中找到了最有价值的“宝贝”——青砖上印有“壬申元祐七年九月记”的字样。经查,这一时间为北宋时期公元1092年,距今已有928年。照此推算考究,这可能就是见证金井塔始建的具体时间。但也有人士认为古塔甚至建于更早的唐朝,后在宋代重建。因为砖塔具有唐代密檐式的特点。
 “据我所记得的,那是1958年开始新建花凉亭水库之前,这里就是金井塔,塔高好像是七层,至少有28米高,每一层塔的高度不一定等高,塔的最底层最高。塔基直径大约七米左右,四周呈台阶式,都铺有青石板,我小时候经常爬上塔去玩。”1947年出生的殷多明,十岁左右的当年古塔印象至今还历历在目。站在古塔遗址,他逐一指点告诉我们。
“从当时看来,金井塔是建在地势较高的山坡上,塔的东边有一口井名叫金井,塔的西边建有金井寺,井、塔、庙基本是在一条线上。而当年塔镇半边街依山面水,距离金井塔的落差大约有二三十米。塔镇也由此得名。”
“特别是至今还流传着‘姑建寺、嫂造塔’的传奇故事。传说当年在金井口放一把米糠后,第二天会在距离龙山宫附近的余家坡那个水井里冒出来,这是因为罗溪河和寺前河交汇处有河妖,躲藏在两井之间作祟,平日里时常出来祸害渔民。当时有一大户人家姑嫂二人听了不信,为了求证此事,便和说书人打赌,决定弄个分晓。说如果是真的,姑姑就承诺盖一座寺庙,嫂嫂就承诺建一座塔,镇此河妖,以保当地老百姓生活安康。说罢撒了一簸箕米糠到金井里,第二日便早早去龙山宫水井查验,果不其然发现了米糠。于是,姑嫂二人为不失信于当地,便发动各方力量,在金井旁一同建造了金井寺和金井塔,从此以后当地风调雨顺,塔镇也成了我县的鱼米之乡,老百姓也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也许,这就是‘宝塔镇河妖’的传说,塔镇也就名气远扬”,殷多明侃侃而谈。
谈及此事,记者想起还有我县一位业内人士王玉祥先生在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塔镇因有塔而得名。相传韩国太子金乔觉,为修炼正果,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经拜佛,从福建登陆,四处寻觅修炼的道场,沿途经南昌至九江到太湖。一天走到塔镇处,口中十分干渴,于是就将手中的锡杖向地一戳,一股清泉涌出。为纪念金乔觉将这口泉水取名金井。后又在井旁修寺建塔,寺名金井寺,塔名金井塔。此塔是太湖当时老城真乘寺千佛塔、四面尖山中大中寺法智禅师宝塔、县城南羊虎山上的羊虎山塔和金井塔这“四大名塔”之一。
据记载,当年塔镇作为唐代荆阳县的旧址,后来搬至长河流至龙山分成东门河、西门河两河交汇处的沙洲,也就是今天的“老城’。“从地形上看,沙洲形如一条船,传说城中真乘寺里七层高的万佛塔是船的桅杆,羊虎山塔、金井塔是栓船的桩,将船东西方向牢牢栓住,任何大水也冲不走,因此老城在1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尽管经历无数洪水冲击,仍就安然无恙”。
“后来,随着花凉亭水库开始蓄水,塔镇百姓陆续搬迁,各奔东西。而依然孤独地屹立于花亭湖边的金井塔也就开始逐渐损毁直至消失。一方面缘于六十年代‘破四旧’,当地老百姓纷纷将古塔四周的青石板、石块挖走,搬回自家当作建房之用,久而久之塔基就被慢慢抽空;另一方面,抽空后的塔基极不牢靠稳定,加之长期遭受湖水侵蚀、冲撞,越来越来存在风雨飘摇的危险。直至1969年农历六月初一在当年的那场洪水之中,古塔轰然倒塌,淹没于湖水,成为人们心中永久的记忆。”殷多明告诉记者。
“古塔立于山顶,而古塔山脚下却是盛名一时的塔镇。从当年的罗溪河口向北,有着两里多路的‘半边街’沿着长河岸边而上,非常气派、非常繁华。昔日,从县城步行十多里往北进山,塔镇为首个繁华集镇、两河交汇、交通要衢,是县城乃至长江流域通往山区各乡镇的贸易通道,因此有津渡塔镇一说。”殷多明兴奋地回忆道。
“当年塔镇是塔镇乡政府所在地,居住的人口较多,商贸比较发达,有粮站、医院、百货店、书店、茶馆以及铁匠、篾匠、木匠、裁缝、打豆腐等各种手工业小作坊应有尽有,各种商品基本上都能满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所需。甚至连隔河相望、羊虎山下李杜店的老百姓都是到半边街来买东西。平日长河少水季节,村民就通过‘义渡’,撑着竹竿,划着小船,来往两岸,很是热闹。甚至每当清晨,两岸村妇在河边洗衣的棒槌声都清脆入耳,交相呼应。”
“特别是沿河顺流逆流上下的竹排、船队川流不息,将山外粮食、食盐、商品以及山区竹木、土特产品等源源不断地运进运出。每当夕阳西下,只见河上的一排排帆船船队映照在河水之中,蔚为壮观,那个景致十分好看,其儿时的印象至今深深地留在记忆之中。有时还能看到解放牌汽车跨过罗溪河的简易石头桥,也开进了塔镇,这对山区老百姓来说,更是一件少见的新鲜事。”殷多明讲到塔镇往日的风光繁华,情不自禁地深感由衷的自豪。
直至六十年代初水库建成,百姓大迁移,高峡起平湖。如今,站在千年金井古塔的遗址,远眺造福于民的泱泱花亭湖,碧水如镜,青山相拥,近在咫尺的水库大坝雄姿巍峨、旅游码头新颖别致。
旅游扶贫铺平致富道路绘振兴乡村旅
尽管,古老塔镇的繁华淹进了历史的长河,但是,勤劳的塔镇人民却没有停下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希望进一步挖掘“古老塔镇”的悠久历史文化,振兴塔镇的旅游春天。
塔镇村位于花亭湖寺前河和罗溪河的两河之间,水路距离花亭湖大坝4公里、距离寺前镇区10公里,是湖内最大的半岛村,属于典型的深库区村。勤劳淳朴的1500多名塔镇人民发挥半岛绿树成荫、山水风光旖旎和地处花亭湖核心景区的独特优势,行之有效地采取“旅游+党建+基地+贫困户”、“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旅游开发+能人大户+贫困户”、“旅游产业+创业能人+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旅游服务+贫困户”等途径,通过积极实施“旅游+扶贫”的乡村振兴战略。
特别是自2016年被定为“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以来,村里充分利用各级旅游扶贫资金,推动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实施,建设了旅游步道、旅游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码头、旅游公厕等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新修村级水泥路25余公里,实施移民避险安置搬迁,建成中心村庄和梅屋、和平三个安置点,集中安置和城镇安置移民110户370多人。为确保移民“住下来、能致富”,该村还紧紧围绕发展“旅游产业经济”这根主线,种植板栗1000多亩、茶叶1000多亩、枇杷200多亩等林果产业,发展精品雷竹园50亩,并与浙商签订了销售协议,亩均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不仅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同时,还积极招商引进创业能人投资旅游开发,发展特色产业。逻根农庄就是其中的一家。该项目从2017年开始建设,目前累计投资500多万元,流转土地300多亩,建有采摘园、农副产品加工车间、扶贫驿站、农事体验中心、休闲垂钓区,正在规划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民宿等项目。
逻根农庄建设三年来,承租了当地村民大量闲置的荒田荒地,涉及贫困户50多户,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和周边农户就近就业,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农庄里就有不少的村民在兴修水塘、加固塘坝,在栽插茶苗、加强田管。
 “我经常在农庄做工,除草、栽秧、打虫、管理,还修水塘、修道路、整田地,搞些基础设施建设,一年大概能增收八千块钱左右。”贫困户李再生对记者说。
“选择塔镇村作为我公司的产业发展基地,主要看重的是塔镇具有深厚的农耕文化基础。该村又处于母亲河长河流域中游,在历史上就是我县的千年古镇、鱼米之乡,其独特的小气候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土地肥沃,物产丰盛,这又恰恰符合我公司一贯追求安全、健康食材的企业宗旨”。逻根农庄负责人李放对投资旅游开发充满了信心。
“下一步,我公司将紧紧依托塔镇村绿水青山的独有优势,牢牢把握我县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发展的契机,不断助力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早日将塔镇村建成为远近皆知的休闲康养乡村”。
“塔镇村将以逻根农庄为龙头带动,在金井湾、铜鼓包、留仙岭等地积极建设休闲农业观光景点,并深入挖掘塔镇的悠久历史文化,真正将‘旅游+扶贫’做深做实,做出品牌。”该村党总支书记刘学兵告诉记者。
如今的塔镇村,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门前1600多平米的文体广场宽广洁净,木制的文化长廊别具一格,百姓大舞台和宣传栏的设计无不体现了匠心、充满了诗意。旁边的一排排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农家楼房,鳞次栉比。临湖的高台上,筑有永安亭,雕栏画檐,寓意着塔镇人民享有永远的安宁。2017年,该村被列为美丽乡村县级中心村建设点,集中资金100多万元,全力投入公共设施、道路畅通、村庄绿化亮化、环境整治等九个项目建设,全面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净化。2018年又被列为省级中心村建设点,投入140多万元再对各个项目进行了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旅游环境得到较好优化。而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是这里18平方公里的佳山丽水、半岛风光,全村三面环水,环湖岸线达70余公里,“远山如黛,近峦滴翠”,“千重山色,万顷波光”。特有的湖泊气候,使这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村里正在启动建设垂钓中心,计划发展农家乐30余户,配套推进一系列旅游产业的发展,希望恢复“金井塔”,着力将塔镇打造为生态旅游观光的福地,重振往昔塔镇的繁华盛景。
行走在塔镇,记者看到的是塔镇日新月异的变化,山村处处是安逸生活的百姓。田野里,正在盛开的油菜花飘香四溢,山坡上,层层的茶园正在吐着新绿,塔镇旅游的春天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