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寺前镇先锋网

镇村入口

close
寺前镇:“小”岗位,“大”有作为
发布时间: 2020-11-08 作者:周盛南[打印][关闭]

  绿水青山间,随处可见一群群忙碌的身影,有的穿着森林防火服,有的拿着镰刀铁锹、还有的扛着扫把,他们就是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整治提升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用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的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今年来,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灾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严重影响,寺前镇积极作为,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加大扶贫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拓宽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渠道,从而实现了贫困人口脱贫质量和农村人居生活环境的双提升,成效显著。

  一是帮助贫困群众增收,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寺前镇持续加大扶贫公益岗位的开发力度,紧盯关键少数,着眼解决农村贫困弱势群体、闲置劳动力的就业增收问题。年初以来,寺前镇整合各类扶贫资金,积极鼓励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开发长期性和临时性护林、护路、护河等公益性岗位900余个,吸纳就业贫困人口900余人,鼓励贫困人口参与村内小型公益事业临时性务工,吸纳临时性务工贫困人口300余人。截止目前,打卡发放各类扶贫公益性岗位资金300余万元,有效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增收。

  二是增加了管护力量,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改善明显。过去,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现如今,通过开发设立扶贫公益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压紧压实岗位责任,不仅增强了广大群众追求高生活品质的意识,也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使之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力量,逐渐形成干群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是变“输血”为“造血”,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兜底不兜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顺利实现贫困群众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改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激发内生动力是关键。乡村扶贫公益性岗位不仅仅为贫困群众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就业增收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平台,为贫困群众树立一种“不等、不靠、不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自我脱贫的正确导向,逐渐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过渡,为农村精准扶贫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Copyright 2004-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太湖县委组织部 主办 太湖县党员电教中心 承办 邮箱:thzzb@163.com


皖ICP备075014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