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弥陀镇人大代表主动担当作为,创新履职机制,积极发挥代表作用,通过搭建多元议事平台、聚焦民生关键小事、做实监督问效闭环,推动基层民主实践走深走实。
搭建议事平台,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初夏时节,走进弥陀镇安乐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整洁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文化广场上村民载歌载舞,田间地头产业蓬勃兴旺……这背后,离不开镇人大代表的积极履职和安乐村“乐业理事会”等基层治理机制的创新实践。作为弥陀镇人大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安乐村“乐业理事会”由人大代表、乡贤能人、村民代表共同组成,通过“一月一议事、一季一监督”机制,先后推动解决道路硬化、灌溉渠修缮、垃圾分类等民生问题20余件,成为村民口中的“贴心议事厅”。
深耕民生实事,架好群众“连心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镇人大创新建立“代表驻站+网格走访”机制,在全镇11个村(社区)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累计接待群众90人次,推动解决饮水安全、路灯安装、医保报销等民生问题16件。今年,弥陀镇人大代表发现在广场周围没有公共场所导致群众上厕所难的问题,立即形成建议交办,镇政府立即施工新建公共厕所。此外,镇人大连续三年跟踪监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镇关怀幼儿园项目落地,新增学位近10个;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代表们联合妇联、学校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惠及儿童72余名。村民王大姐感慨:“现在孩子放学有老师辅导,我们打工也安心多了。”
强化监督实效,筑牢民生福祉“保障网”。
“养老服务中心的餐食是否营养均衡?”“卫生室药品储备是否充足?”在弥陀镇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现场,人大代表们对照清单逐项检查。特别在养老服务领域,近年来,镇人大开展调研,督促建成4个村级老年助餐点、7个养老服务站。安乐村“乐业理事会”还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为留守老人提供送餐“点单式”服务。此外,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镇人大联合司法所开展“法律进村居”活动,组织代表参与矛盾调解17起,成功化解积案9件。(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