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入口
close 山地长出“金疙瘩” 农民日子“节节高”
阳春三月,放眼望去,北中镇罗山村坡坎相连的2000多亩茶园,嫩绿的叶芽开了,那浓淡相宜的绿色,看着真叫人舒服!太湖县北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有富,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他带领乡亲们争分夺秒采摘茶叶。赵有富是浙江安吉人,2018年通过招商引资,投资1000余万元,在罗山村发展安吉白茶800余亩。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白茶进入丰收采摘期,今年生产干茶4500斤,年产值超过360万元。但让赵有富最高兴的,莫过于公司带动周边农户100多人就近务工,一年算下来,支付务工工资、土地租金等给当地群众直接带来收入超过300多万元,群众增收致富有了依靠。“罗山村是典型的山区小乡村,耕地多为‘鸡窝地’、‘巴掌田’,特别是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到城市进行务工,许多高榜田地被抛荒。但是,这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好。怎么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实现脱贫、振兴乡村的关键。”罗山村党总支部书记舒达中说。大力发掘山区生态这座“富矿”,用好山林土地这些“宝贝”,将“温饱型”粮食作物调整为“小康型”经济作物......,近几年来,聚力荒山荒地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成为罗山村人的共同选择。罗山的白茶、绿茶、油茶、蚕桑、生漆、小黄牛、土黑猪......,如今,行走在罗山乡间,乡亲们对“生态宝贝”如数家珍。“过去就只知道守着大山种土豆、红薯、玉米‘三大坨’,只够一家人的部分口粮,还要靠国家的回销粮,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现在都种上了价钱好的优质高效农作物,收入翻了好几倍呢。”罗山村脱贫户舒宇飞说。在村干部和技术专家的帮助下,从2018年起,舒宇飞改种茶叶、生漆,还自养了几头生猪,年收入3万多元,村里又安排了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日子过得很滋润,早已脱贫了,谈起他家里的变化,舒宇飞一脸兴奋。
随着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好,休闲旅游、生态康养等“生态+产业”,也在罗山村蓬勃兴起。位于罗山村刘岭组的生态农庄,现成为游客的避暑纳凉胜地。几年前,刘凡庆一直在外务工,因为没有什么技术,进厂做工,工资也不高,家里人多,条件也不好。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春风吹拂下,“我家这地方是真正的绿水青山,生态环境好,适合养生、休闲,建生态山庄,发展农家乐,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经过一番调研考察,刘凡庆心中渐渐有了山庄的规划。在回乡养殖小黄牛、承包水塘养鱼的基础上,2016年,刘凡庆着手将自家的老屋拆除,按照农家乐的模式设计重新建设。随后,建设特色餐厅,养殖牛、羊、猪、鸡、鸭、鹅等家禽家畜,种植生态红米、时令蔬菜,对山庄四周进行美化亮化,硬是在这个小山村开出了一片新天地。2018年,刘岭生态山庄正式对外营业,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游客来了,吃的肉呀、蔬菜呀都是山庄里自养自产的绿色食品,品质有保证。我还根据游客的需求,推出了胖头鱼火锅、烤羊排、老鸭汤、农家腊肉、石磨豆腐等特色菜,用咱的家常烧法,让游客品上不同的美味。”谈起刘岭生态山庄,脱贫户刘凡庆一套接着一套讲个没完,满脸都是喜悦。现在村里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去年山庄接待游客2000余人,实现毛收入超过40多万元。他还带动了像江艳春这样的脱贫户,每月能拿到工钱3000元,收入稳定了,照顾老人小孩两不误。
乡村治理有温度 家门口能享幸福
进入乡村内部,第一印象是村庄干净整洁有序,见不到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看不到污水旱厕。小菜园简洁大方,文化墙色彩斑斓,扮靓了村庄,增添了韵味。 2018年来,罗山村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坚持以党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力促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双提升。立足村情村史现状,试点先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以文明乡风带动民风家风的向上向好,以文明乡风反促村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双向循环,相互促进。罗山村牵住“牛鼻子”,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村两委在第一时间摸排掌握家底,绘制地形挂图作战,在“论证、分歧、双论证”的过程中迅速统一思想,确定建设思路,科学编制规划。村两委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现有条件,不搞大拆大建,充分用好用活山水林资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扭住“生态宜居”这个关键,大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从面上改善乡村环境。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时,罗山村充分发挥理事会和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村两委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积极处理协调矛盾纠纷,求得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好乡风带动好民风好家风,乡风文明是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罗山村两委在抓美丽乡村硬件建设的同时,“软件”提升也不落下。结合实际,制定“执行得了”的村规民约,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形式予以确定,及时张榜公布,督促全体村民遵规守约。挖掘整理流传已久的“家风、家规、家训”,去其糟粕,以贴近现代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继承、弘扬,培塑文明乡风,引导群众争做新时代“好公民”。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系列评选活动,让文明向善之风浸润人心,激发群众崇尚先进、学习典型的主动性。此外,建立健全“以奖促行”“奖罚分明”的各项机制,确保执行有力度,典型有态度,影响有深度。
罗山村美丽乡村建设总投资400多万元,来到核心区域的党建文化广场,村部党群服务中心就坐落在旁边,群众办事方便。集服务、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四周党建元素随处可见。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宣传学习栏等立式牌整齐划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文化、孝义文化等各种文化元素相互呼应。在健身区,不时有三两群众健身娱乐,休闲聊天。远处青山依旧,炊烟袅袅;近处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周边绿树成荫,花红柳绿,好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景美、道路畅通的“锦绣罗山”。“我在这里居住了40多年,以前最烦下雨出门,到处坑坑洼洼。如今,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每逢夜幕降临的时候,文化广场内,农村妇女三五成群在这里唱歌、跳舞,热闹非凡。”家住广场附近的村民程书霞说。进入乡村内部,第一印象是村庄干净整洁有序,见不到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看不到污水旱厕。小菜园简洁大方,文化墙色彩斑斓,扮靓了村庄,增添了韵味。2018年来,罗山村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坚持以党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力促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双提升。立足村情村史现状,试点先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以文明乡风带动民风家风的向上向好,以文明乡风反促村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双向循环,相互促进。罗山村牵住“牛鼻子”,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村两委在第一时间摸排掌握家底,绘制地形挂图作战,在“论证、分歧、双论证”的过程中迅速统一思想,确定建设思路,科学编制规划。村两委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现有条件,不搞大拆大建,充分用好用活山水林资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扭住“生态宜居”这个关键,大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从面上改善乡村环境。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时,罗山村充分发挥理事会和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村两委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积极处理协调矛盾纠纷,求得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好乡风带动好民风好家风,乡风文明是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罗山村两委在抓美丽乡村硬件建设的同时,“软件”提升也不落下。结合实际,制定“执行得了”的村规民约,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形式予以确定,及时张榜公布,督促全体村民遵规守约。挖掘整理流传已久的“家风、家规、家训”,去其糟粕,以贴近现代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继承、弘扬,培塑文明乡风,引导群众争做新时代“好公民”。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系列评选活动,让文明向善之风浸润人心,激发群众崇尚先进、学习典型的主动性。此外,建立健全“以奖促行”“奖罚分明”的各项机制,确保执行有力度,典型有态度,影响有深度。罗山村美丽乡村建设总投资400多万元,来到核心区域的党建文化广场,村部党群服务中心就坐落在旁边,群众办事方便。集服务、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四周党建元素随处可见。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宣传学习栏等立式牌整齐划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文化、孝义文化等各种文化元素相互呼应。在健身区,不时有三两群众健身娱乐,休闲聊天。远处青山依旧,炊烟袅袅;近处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周边绿树成荫,花红柳绿,好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景美、道路畅通的“锦绣罗山”。“我在这里居住了40多年,以前最烦下雨出门,到处坑坑洼洼。如今,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每逢夜幕降临的时候,文化广场内,农村妇女三五成群在这里唱歌、跳舞,热闹非凡。”家住广场附近的村民程书霞说。
小康家底渐厚实 美好生活在前方
小康社会的成色,离不开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几年,罗山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2018年至2020年,罗山村分别将村级发展引导资金20万元,“一司一村”帮扶资金20万元,繁昌县对口帮扶资金35万元及县扶贫帮扶资金40万元,通过“村企共建、产金互促”的发展新模式,把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同时,成立经济、土地、旅游、劳务、置业五大合作社,推选股东代表76名,村内2568名群众全部入股。2020年底又斥资25万元,征用土地3500平方米,2021年利用财政到村衔接资金150万元,谋划新建一座扶贫加工厂,目前正在建设之中。“我们率先以‘三变五合’的形式,将改革收益的全部资金以分红形式反馈给所有股民,让村民第一时间感受改革魅力、收获改革喜悦。”罗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刘继周说。通过建立五大合作社,搭建了群众民生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共同体,对群众来说,既有土地流转保底收入、年底分红,又可到合作社劳务获取报酬,摆脱了土地再就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对集体来说,长期收益、持续发展的集体收入可分别用于村民分红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双轮驱动,助力民生改善。罗山村与安徽宝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村企共建”的典型案例,宝丰农业现发展的小黄牛600余头、土黑猪800余头,其规模在全县首屈一指,生产的牛肉、猪肉,还有加工的有机肥料,都供不应求。他带动60多户村民跟着一起养牛,因牛爱吃芭茅草,他发动大量村民收割,以一斤1.5元进行收购,为群众开辟了增收致富渠道。同时,也给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10多万元。 这几年,罗山村产业发展逐步推进。罗山村继续消灭荒山500余亩,栽种油茶300亩、黄茶200亩,形成了以茶叶、油茶、黄牛、生猪为主的支柱产业,“一村一品”初步形成,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这几年,罗山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罗山村完成总投资27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拓宽硬化了程湾路、刘岭路等2.4公里,新建硬化了岩下路1公里,为新屋等6条村道安装了防护栏;全村农网高压线路改造全部完工;恢复了高湾、大河等水毁河堤及道路;完成了大河等6个组100余户自来水改造工程;完善了185亩退宅还耕后续管理兴种工作;完成了150多户三格化粪池安装及30多户旱厕改造工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常态化、治理经常化。
如今,罗山村通过“党总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新模式,全村发展茶园2000多亩,名茶加工厂3个,年产干茶23吨,其中名茶8吨、绿茶15吨,茶叶产值达880多万元,人均茶叶毛收入3400多元;发展油茶500亩,毛竹400亩;还有2家大型黄牛养殖场和3家土黑猪养殖场,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从一个负债400余万的村,不仅实现了全部清零,还使集体经济收入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回望来路,“轻舟已过万重山”;眺望前方,“一山放过一山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工作中,坚持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抓乡村振兴这条主线,围绕“生态立村、产业强村、文旅兴村、开放活村”的战略目标,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社会高效治理,为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罗山,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Copyright 2004-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太湖县委组织部 主办 太湖县党员电教中心 承办 邮箱:thzzb@163.com
皖ICP备075014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