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
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保护标识
该遗址位于太湖县大石乡文桥村太华公路旁。
1929年,太、宿、望三县先遭水灾,后遭蝗灾。1930年大旱。连年的灾害使粮食欠收,粮价飞涨,每担稻谷由原来的2元4角猛涨到5元,广大农民濒于绝境。一时间,太湖县城及周边一带农村到安庆、九江、上海等城市逃荒卖工的农民就达一万多人。而国民党政府不顾老百姓死活,勾结地方豪绅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使得民怨沸腾,自发的“抢粮”、“吃大户”事件时有发生。
面对严重天灾人祸,中共太湖县委组织群众,积极开展了生产救灾运动,成立了“抗租抗债委员会”,组织了“换工队”和“互济会”,组织农民团结抗灾。与此同时,党组织还在望江组织了革命农协会,反对国民党控制的农协会。在宿松借打“干旱鬼”为名,组织农民、渔民打“同善社”,把下仓、金塘、洪岭、许岭、九成等地“同善社”香灯的房子全部捣毁。
1930年3月下旬,县委书记甘信元在望江上花棚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引导农民由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组织革命武装,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4月初,叶仁山、孙敬纯又分头在大石岭和上花棚召开支部大会,向广大党员传达县委的决定,号召党员迅速深入到农民中去作宣传鼓动工作,为武装暴动作好充分准备。
暴动前夕,甘信元在大石岭叶仁山家主持召开了县委负责人会议,讨论具体行动方案。大家一致认为,望江李家新屋大土豪李贯珍,为富不仁,哄抬粮价,盘剥百姓,决定先打李贯珍。1930年4月14日,由甘信元组织和指挥,武装暴动正式举行。暴动的消息一传开,群众积极响应。当暴动队伍到达李家时,农民就集中到几百人,高喊:“我们要买粮,我们快饿死了!”农民的公愤和呼声越来越高,县委决定劈开李家粮仓,把粮食分给了群众,并缴获了李家的枪支弹药。李贯珍负隅顽抗,被当场镇压。4月18日,县委在太湖蔡家田埠召开会议,决定缴望江长岭自卫团的武器,但因自卫团开走,枪未缴成。随后,陈大虎、殷幼堂、叶仁山指挥队伍到大石岭,抄了大土豪韦大衍的家,缴了韦家的枪支,分了韦家的粮食,并将韦大衍枪决。接着又抄了大石岭杨和义、韦晓山等地主豪绅的家,逮捕了地主吴绍周等。对此,广大群众拍手称快,奔走相告:“打死李贯珍,枪杀韦大衍,火烧杨和义,活捉吴绍周”。此时,暴动达到高潮,参加暴动的队伍发展到2000余人(其中望江县有100余人,宿松县50余人)。4月20日,甘信元、陈大虎、叶仁山、叶义山、孙敬纯等负责同志在大石岭五显庙召开群众大会。用庙帐做成一面红旗,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太望赤卫队”,陈大虎、殷幼堂任正副队长。甘信元、叶仁山任正副指导员。会上,群众高呼“打倒土豪劣绅”、“穷人要翻身”等口号。会后,在大石岭村道上,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1930年4月29日至5月4日,安庆中心县委在桐城会宫(现属枞阳县)召开安庆地区各县联席会议(又称桐城会宫会议),县委书记甘信元参加会议。甘信元外出开会期间,县委工作由陈大虎、殷幼堂负责。5月上旬,陈大虎、殷幼堂在新仓莲花尖主持召开县委会议,决定奔袭太湖五羊畈李伯超家。部队行至中途,甘信元开会回来赶上随军出发。百余赤卫队员从大石岭经驼龙山,连夜赶至五羊畈。5月16日清晨,赤卫队包围了李伯超家,缴了李家的枪支。随后,在刘山铺开会,打算把队伍开赴潜山,与潜山红军会合。但中途又改变计划撤回。不料,李家在与赤卫队周旋的同时,派李仲耿向国民党太湖县政府告密。当赤卫队返回在金鸡岭休息时,遭到国民党太湖自卫团、商团500人的袭击。突围中陈大虎、殷幼堂、杨水连、孙大朵、孙能勤、陈姓恒、徐月进7人被俘,汪绍荣等受伤,大部分人员泅水往新仓、驼龙撤回。第二天,陈大虎、殷幼堂等在太湖县城北门外英勇就义。金鸡岭遭遇战,使革命力量遭受了严重损失。从此,县委和赤卫队转入更为艰苦的地下斗争,直至1936年4月最终失败。
大石岭暴动虽然只持续一月有余,但暴动的影响极其深远,武装暴动先后围抄了太湖、宿松、望江二十多户土豪劣绅之家,缴获枪支八十多支,子弹万余发,没收稻谷两千多担,并对罪大恶极的李贯珍、韦大衍等四人进行了镇压,沉重打击了地主豪绅,革命声威威震皖西。武装暴动从政治上、经济上打击了国民党在太、宿、望的统治,有力配合了六霍起义和请水寨起义,声援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时它造就和锻炼了一批革命干部,唤醒了民众、扩大了党的队伍,在太宿望边区人民心中立下辉煌的历史丰碑。
该遗址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金鸡岭战斗遗址——八蜡岭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