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共产党员网 安徽先锋网 安庆先锋网

太湖先锋网首页

太湖先锋网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印记

刘邓大军司令部和刘家畈高干会议旧址

发布:2016-04-26

 

4-1刘邓大军刘家畈高干会议旧址.jpg

刘家畈高干会议旧址(室存旧照)

 

  该旧址坐落在太湖县刘畈乡刘畈村潘家大屋组。

  1947112日,刘伯承、邓小平从湖北蕲春胡家凉亭出发,经张家塝往安徽太湖,4日,到达太湖驻刘家畈南阳河,部队驻扎在上至凉亭(红光)下至南阳河约7.5公里长的地区,司令部、政治部设在南阳河的胡氏新祠。刘邓首长住柴湾一富户(潘为基)家,李达、刘子久、张际春、陈少敏、刘昌毅等分住胡氏新祠附近的唐屋、梅屋、厂屋等地。刘邓首长在刘家畈传达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和部署皖西根据地的工作,看望坚持大别山斗争的同志和从鄂西北转战到皖西根据地的部队。

3-14刘伯承首长驻地旧址(残部).jpg

刘邓首长驻地旧址(残部)

 

  119日至12日,刘邓首长在太湖县刘家畈胡氏新祠主持召开了有三纵队旅长以上干部和皖西工委、皖西人民自卫军支队长以上干部参加的高干会议。出席会议的约30余人,野战军和中原局领导有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张际春、刘子久、陈少敏等;三纵队旅长以上的干部有陈锡联、曾绍山、郑国仲、彭涛、阎红彦等;皖西人民自卫军和皖西地方工委支队长以上的干部有刘昌毅、桂林栖、于一川、张伟群、胥治中、钟大湖、胡鹏飞、何德庆、孔令甫、梁诚等。会议共开了4天,由野战军副政委张际春主持,9日,分别听取了政委邓小平、司令员刘伯承的报告;10日,听取了中原局常委刘子久的报告。邓小平讲了5个问题:1.目前的形势问题;2.两个中心任务(土改和打仗);3.武装建设问题;4.作风问题;5.鄂西北的教训。刘伯承着重讲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团结以及当前的中心任务(土改和打仗)和建立皖西区党委、皖西军区的意义。中原局常委刘子久的报告主要是分析大军挺进大别山取得的战果和开创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会议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指出形势发展得很快,根据形势的发展,刘邓主力部队不必再留在大别山了,要转移到淮河以北去作战,而且从战略上看也要把部队集中,配合陈毅、粟裕大军在中原进行更大规模的作战,继续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实施战略再展开。会议强调皖西根据地东接津浦,西北与鄂豫根据地相连,南控长江,威慑南京、武汉、上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主力部队转移后,皖西的形势势必在长时期内较为严峻,留在皖西根据地的同志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戒骄戒躁,要准备长期、残酷的斗争;皖西是老根据地,有光荣传统,要依靠和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地方武装,要坚持根据地,发展根据地,采取灵活分遣集结、以小部牵制大敌、打小歼灭战的方针,配合大军作战,迎接全国解放的到来。

会上,皖西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刘昌毅介绍了中原突围到皖西的情况和皖西工委、皖西人民自卫军坚持斗争的情况。会议传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原局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指示。

  会议做出三项决定:

  (一)成立皖西区党委、皖西军区和皖西行署。皖西区党委书记彭涛(原三纵政委),副书记桂林栖、于一川。皖西行署主任罗士高。皖西军区司令员曾绍山(原三纵副司令),政治委员彭涛(兼),参谋长徐力行,政治部主任何柱成。

  (二)分别在皖西区党委、军区、行署之下设立皖西一、二、三3个地委、3个军分区和3个专员公署。一地委辖太湖、岳西、潜山、望江、怀宁(一部)。地委书记卢仁灿,副书记李唐;一分区司令员孔令甫,政委卢仁灿(兼),副政委梁诚;一专署专员刘秀山。二地委辖桐城、庐江、潜北、舒南一带。地委书记武旋声,副书记张伟群;二分区司令员马忠全,政委张伟群,副司令员钟大湖,副政委袁文波,二专署专员刘征田。三地委辖六安、霍山及舒城、肥西、金寨各一部。地委书记马芳庭,副书记郭万夫、唐晓光;三分区司令员曾庆梅,政委马芳庭(兼),副司令员朱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彭宗珠;三专署专员霍依茹。

  (三)兵力的集结和分遣。三纵队的建制不动,皖西部队与三纵合编,刘昌毅调任三纵副司令员。皖西人民自卫军一支队编入三纵队七旅三十七团,二支队编入皖西一分区基干团(团长蒋容英,政委方英同,副团长常示礼,参谋长贾仁义)。同时抽调七旅二十团到一分区,八旅二十四团到二分区,九旅二十七团到三分区,作为各分区的主力部队。野战军用于实施机动,歼灭敌人;军区部队则用于拓展地方,发动群众,进行游击,消灭地方反动武装。

  在刘家畈期间,刘伯承、邓小平亲自召开了当地贫苦农民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生活境况和打土豪分田地的情况。针对大部分群众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和欺骗宣传,担心刘邓大军不能长期留在大别山,对刘邓大军不敢亲密接近等实际情况,为迅速把群众发动起来,刘伯承主持在刘家畈召开千人群众大会。会上,刘邓首长反复向群众说明,挺进大别山是在消灭敌人100个旅以后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刘邓部队决心坚持与大别山人民同生死、共患难;刘伯承、邓小平详细介绍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情况,宣传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大好形势,并就《土地法大纲》讲解有关土改政策。与会群众掌声雷动,高呼“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坚决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等口号。随后,部分部队与到会群众一起进行了示威游行。会议期间,还抽调晓文、高立塘等10余名政工干部到农村进行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传。会后各部队迅速抽调干部战士参加土改工作,“一手拿枪,一手分田”。由于宣传发动工作做得细致,干部战士齐心协力帮助群众,全县很快出现了盛况空前的拥军热潮,刘家畈一带尤为突出。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支援大军,他们把自己不够吃的一点口粮省下来交给部队;为了帮助部队抵御大别山地区寒冬,有的送来了自己仅有的棉衣,甚至有人把自家仅有的棉絮拆下来给部队做棉衣,裁缝也义务前来赶制棉衣、棉被。由于不会染布,战士们穿着各色各样的棉衣,刘邓首长看着风趣地说:“我们的部队变成姑娘队了。”在军民共同努力下,很快解决了部队的冬装问题。

  13日,刘伯承、邓小平离开刘家畈枫树沟,经弥陀寺到田家铺。刘昌毅、桂林栖也回到太湖城里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刘家畈会议精神。1115日,中共皖西区党委、皖西军区、皖西行署在岳西汤池畈正式宣布成立。11月底,皖西区委书记彭涛(一说为于一川)在舒城晓天附近传达贯彻刘家畈会议精神,并将贯彻情况打电报向刘邓首长作了汇报。

  刘家畈高干会议,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为开创大别山根据地,进一步实施战略再展开,贯彻执行中央和中原局战略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邓小平当时在会上指出:“蒋介石破坏协定后,形势发展对我们是有利的。党中央、毛主席决定跃进大别山,到敌人后方作战,把敌人在华东、华北、西北、东北战场上的主力吸引过去,减轻华东、华北、西北、东北战场的压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越陇海、过黄河,跃进大别山,直接威慑南京。这下蒋介石慌了,急忙调兵来对付我们。我们是艰苦点,从长远看,我们不但要在大别山站住脚,建立牢固的根据地,而且还要打出去,解放全中国。”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刘家畈高干会议,是刘邓大军从挺进大别山到走出大别山这一战略链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在党史军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体现在制定和完善了坚持大别山斗争的方针政策,将军事斗争、政权建设和土地改革结合起来,为开创大别山解放区、建立牢固的根据地、实行战略再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解决了怎样站得牢和如何发展的问题。第一,会议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作了正确的分析,按照中央和中原局的号召作了新的决定和部署,决定成立皖西区党委、皖西行署和皖西军区,此后,皖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为加强皖西解放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军事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第二,加强了皖西地区的武装力量,为皖西地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军事依靠。刘邓大军作为各分区主力留在大别山的二十团、二十四团、二十七团和地方武装坚持斗争,加之人民的全力支援,使战局不断好转,最终使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巩固和发展了大别山根据地,为刘邓大军主力转移出大别山创造了必要条件。第三,推动了刘邓大军实施战略再展开。刘家畈高干会议以后,刘邓大军开始把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互相配合起来,实施战略再展开,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大别山的疯狂进攻,有力支持和配合了全国战场的战略反攻。1948年春天,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再将敌人拖出来,引到预定战场上消灭之”的正确方针,刘邓大军到淮河以外休整,相机歼敌。

  该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