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琰文楷 同下苏州
乾隆五十三年,朝廷就昭示天下,预行己酉(即乾隆五十四年)举行正科乡试,后因庆贺乾隆八十大寿,把正科乡试改为恩科。赵文楷这年已满28岁,是第三次来到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自背考篮干粮,在狭小的号舍中搜肠刮肚九日九夜,完成乡试,考中举人,并取中亚元。因他的试卷闱墨文章精彩出众,进呈十四艺,他作选十三篇,受到主考官胡高望(兵部侍郎)、谢修定(翰林院编修)的赞赏,一时传诵天下。己酉乡试总算有了期盼的结果,苍天终是不负苦心人。!?迟到的中举没有给赵文楷带来欣喜。他生在长在闭塞的太湖山村,见到的除了贫困还是贫困,正是贫困敦促他从小就刻苦读书、立志成才。此时,他想起远在家乡辛劳憔悴的母亲正翘首以待自己的消息,想起慈母既要维持自己读书,还要支持自己游学赶考,盼的不就是儿子考上高中么?他思恋故乡,想起故乡的人和事;他爱山村风光,更爱山民的谆厚质朴;他不忘农村、农人、农家,不就是想作一位为民请命的好官、为民呼吁的诗人么?他想起自己走过的历程,6岁能赋诗,在《咏百舌》中,就表露自己“能作百般声,枝头压众鸟”的远大抱负。12岁入县学,13岁中秀才,可谓少年得志。但在此后的科考中却历尽坎坷与辛酸,仍矢志不移,坚持苦读,四处游学,饱经忧患,生活困苦不堪。乾隆四十八年及五十一年,两次江南乡试不中,其中的辛酸苦辣令他心寒,深感有负慈母及亲人的厚望。他经历困顿与逆境之后,总算了解了社会,忠厚的、势利的、正直的、刁钻的、雪中送炭的、落井下石的都像一面面镜子,使自己看清了形形色色的脸谱,能辨析忠贞曲直的是非,得到荣辱浮沉的体验。他想到屡经挫折之后侥幸中举,但要一展才华,还必须进京参加会试,以便金榜题名,施展抱负。祖父及父亲生前的谆谆嘱咐,他更是时刻不忘,他还要继续走出去求学,增长见识,开拓人生一个新世界。于是,他又背起行囊干粮,再次踏上江南游学的征程。?
寒山寺外人来人往,既有虔诚拜佛的善男信女,也有慕名观光的墨客骚人。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虽有不少人光顾测字摊,但都只找自诩测字灵验的摊主,却无人问津测字不灵的摊位。赵文楷从辰守到未,眼见人去寺空,自己已饥肠辘辘,正失望灰心之际,忽见一青衫小帽的公子,缓步前来找他测字。来人细心察看这奇特的测字先生,见他容颜略显疲倦消瘦,衣着寒碜,但仪态修伟,眼神英气勃勃。心想此人心地坦荡,不肯随波逐流,以诚待人,必有过人之处,我就偏找这位“测字不灵”的先生测字。赵起身道:“公子前来测字,请问所测何事?”公子答:“测前途命运。”赵道:“请公子提笔随意写一字。”公子心想:既是我来问你,就写个“问”字吧。赵略一思索就双眉紧皱。他仔细打量眼前的公子,穿戴虽不甚华丽,但神采奕奕,自有一番照人的光彩,身后不远处有两位精干的随从。心想此人决非一般富家子弟,若据实说真话,会带来灾祸。就含笑道:“我的招牌写得明白,我测字不灵,公子就不必问结果吧。”公子见他沉思、犹豫、静观四周,知他必有难言之忧,便挥手让随从远退。轻声道:“此处没有外人,先生直说无妨。”赵惶惶道:“既然公子非问究竟不可,我就依字直说了。如果我的话犯讳,公子莫怪。我姑妄言之,公子姑妄听之。”公子诚恳道:“但请先生以实告我。”赵边测边说:“公子所书是个问字,拆开来看,两半边都似‘君’字,我看公子必是人中龙凤,前程无可限量,命运当主大富大贵。”公子心头一震,微笑道:“先生谬赞,我心领了。我只想测未来的吉凶祸福,并非想大富大贵。让我再写一字请先生重测。”赵说:“请公子随意自书。”公子眼观四周,见近处是寒山寺,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田畴,想到良田沃土是百姓赖以生存之本,就写了一个“田”字。赵沉思默想细测之后,只淡淡道:“请恕在下测字不灵,天色不早,公子请回吧。”公子见硬逼不行,就含笑道:“可否让我陪先生同回府宅?”赵叹息道:“我一介穷儒,哪有什么府宅?只是借寺内寮房暂栖身,公子若肯同往,就请进吧。”回到寮房,赵就一口凉水一口干粮地吞咽起来。公子见他喝的是冷水,吃的是珍珠粉和豆腐干、干马齿苋,慨叹道:“先生日常饮食就是这些么?”赵苦笑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今穷苦人能吃上这些,就不错了。”接着,他指着干粮道:“这是珍珠粉(实属大麦、荞麦、黄豆、大米炒熟磨成的粉),这是雪花菜(实际是炒干的豆腐),这是安乐菜(实际是晒干的马齿苋),既能充饥,又可防病。”公子叹道:“先生安贫若此,仍以天下苍生为念,实乃难能可贵!”文楷见公子善良和气,真诚待人接物,就说:“公子要问测字究竟,请先受我一拜。此处仅你我二人,我的话除你知我知,就只有天知地知了。万望公子严守秘密,以免在下遭致祸灭九族。”接着,就评点二字:“公子先后所书两字,甚是奇特:细测‘问’字,我左看像‘君’,右看还像‘君’;‘田’字,我更感觉上看是‘王’、下看也是‘王’,左看是‘王’,右看还是‘王’。如果我所测不谬,请恕在下直言,公子应是当今圣上王位的继承人。
平生志气在高科,什么文章奈我何??
书读五车还嫌少,诗吟万首不觉多。?
九曲黄河为砚水,五岳名山当墨磨。?
若得青天为白纸,行行写下太平歌。?
夜幕降临,永琰告辞。临别时,吩咐随从拿出些银两送给文楷。叮咛道:“你可速归准备,于明年三月赶至京城参加会试,切不可一试不中就灰心,只要锲而不舍,定会吉星高照。”文楷送出寺门,看皇子一行消失在夜色中,远处星星点点的江村渔火在闪烁。回到寮房,他百感交集,难已入眠,待到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敲响,他抖擞精神,收拾行囊,踏上返回故乡的漫漫征途。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皇帝传位给嘉庆,但朝政大权仍掌握在乾隆手中,嘉庆头四年只是个嗣皇帝。和珅为了保住自己,纠集党羽,暗中加强对嘉庆的监视活动。更有甚者,和珅竟敢不顾朝纲,当着新老皇帝的面撕毁奏折,使嘉庆忍无可忍。赵文楷力劝皇上要忍耐三思,惩处和珅要等待时机成熟,一旦动手就要快刀斩乱麻,因其党羽众多,防止朝廷出现动荡。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嘉庆亲政,从此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处理军国大事。嘉庆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和珅势力。初四,即令夺去和珅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两个重要职务,命和珅及其死党福长安守值殡殿,为惩处做好准备。初五,颁布征求朝政意见诏书,授权御史广兴、王念孙列款弹劾,同时鼓励群臣弹劾和珅。赵文楷把自己中元后和珅以广东学政相诱欲召为弟子一事当众抖了出来,并弹劾其要挟皇帝、蔑弃伦常、任用私人、培植党羽、贪财误国、与民争利种种罪行,使嘉庆心喜、群臣震惊。初八,下御旨彻查和珅长期把持的军机处任意封锁消息、扣压奏报的情形。十一日,将和珅革职逮捕,宣布二十大罪状,晓喻天下臣民。同时下诏抄查和珅家产。十五日正是元宵佳节,和珅自知将死,对月感慨盈怀,写下《狱中对月》诗一首:“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诗中真实表达了和珅此时的心境,自己二十年来苦心孤诣地耍权弄术,拼命搜刮天下财富,都将化为乌有,惨淡经营一生只落得“枉劳神”!十六日,大学士九卿科道等遵旨对和珅、福长安拟定处理意见,认为“和珅应按大逆律凌迟处死,福长安应按朋党律拟斩”。因大学士刘墉等大臣,特别是十公主求情,和珅改为“赐自尽”,首开了大清这一新案例。十八日,下达赐死诏书。和珅由一个应试不第的生员,为皇帝抬轿的扈从侍卫,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一跃而为位极人臣的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身兼多职,爵封一等公,荣为乾隆的亲家翁,可谓荣华富贵,宠眷之至。由于坏事干尽,最终落得被迫吊死狱中!?
和珅死时刚步入50岁,毕生谋取的权势和财富如“幻梦”、似“香烟”,一切成空,字里行间包含着无限凄苦怨恨之情。对后两句,赵文楷苦思冥想,认为和珅终是想报仇:要么是期盼日后洪水泛滥,酿成大灾,冲毁大清江山[传说33年后,即道光十二年(1833)那场大水,使黄河南岸决堤,造成特大灾祸,就是和珅所指的“水泛含龙”];要么是想投胎转世,篡夺大清政权,摧毁大清江山(传说和珅是雍正一名被赐死的妃子转世,死时弘历曾在其颈后按下一指胭脂印记,20年后乾隆见和珅颈后有一胭脂印痕,且相貌与死妃颇相似,为此而得到乾隆的宠信;慈禧又是和珅的“后身”,慈禧篡权后长期重帘听政,一步步使大清王朝走向崩溃没落。)想起这些,文楷心中充满隐忧。他想自己虽然侥幸考取状元,又受到当今圣上的信任,但自古都是“天意难测”、“伴君如伴虎”,心想还是设法离开京城这是非之地为好。据说,文楷为此给子孙立下一条家规:儿孙皆不可忘本忘恩,不可久恋京城,不可久任京官。?
嘉庆四年四月,赵文楷充实录馆纂修。半年后,得知母亲在家病重,即请假两月回乡亲。于十一月初一出京,日夜兼程赶回太湖望天老家,见母病不轻,又不能长留身边伺侯奉养,内心充满忧虑和愧歉。腊月初七,含泪告别慈母,心事重重地返回京城。?
出使琉球 海外扬名?
早在明朝初,琉球国王就开始向大明朝廷入贡。康熙五十八年(1720),曾派大臣为正副使出使琉球。乾隆五十三年(1788),琉球王世子尚哲早逝,五十九年(1794),琉球中山王尚穆殡天。世孙尚温于嘉庆三年(1798)遣使臣渡海,请求大清皇上遵循典例,差遣天使赴琉球为新王举行册封典礼。四年,嘉庆皇帝即命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都察院及礼部堂官,会同推选博学能文、仪态修伟之人为正副使。不久,选得内阁中书4员、翰林院编修3员、都察院给事中4员、礼部主事3员,于八月十九日引进乾清宫,由皇上钦定。嘉庆在挑选正副使时,想到赵文楷禀性刚直,负开达之才,多次出任幕僚,谙熟政务。想到他于嘉庆三年出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四年任会试同考官时的清正廉洁、专心为国选才的事迹(四年春闱,选中的状元姚文田、榜眼苏兆登、探花王引之及进士汤金钊等,后都成为朝廷重臣。)更想到他在弹劾及监抄和珅时的刚正和忠诚,便钦定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赵文楷为正使、内阁中书(正七品)李鼎元为副使。恩命既定,赵、李二人即去拜访博古通今的大宗伯纪晓岚,得到纪大学士的支持、指点、教诲。此时,文楷得知母病,即告假回乡,等待朝廷筹备、安排出使。
福州是八闽都会,人杰地灵,景色宜人。在等待渡海的闲暇日子,文楷与同僚游越王山、鼓山。听当地人言,站在鼓山峰顶,天气晴朗时,可隐约望见琉球。他们登上峰巅,只见海天茫茫,闽江如带,江山如画,绿树城池隐现于众山之间,使人心旷神怡。连日来,福建将军、巡抚、布政使(李石渠)分别宴请天使,并赠诗送行,文楷亦各有诗相赠。历来渡海去琉球都靠风信,以夏至乘西南风去,冬至乘东北风归为最好。这年夏至是五月初一,当天清晨,文楷就命各人收拾登船,先奉诏敕、恤物、节币安放中舱。正副使随即到南台驿馆检点兵役,令全体登船。天使乘一号船,由都司陈瑞芳领水弁百名护卫,王得禄领百名水弁护卫二号船,兵皆精壮,铠甲鲜明。两船均置大炮防卫,将龙旗、御仗列于一号船首,船桅均有彩旗飘扬,景象壮观威武。文楷亲自检查,严禁私自违规带货,强调一切务崇节俭,饮食供应力戒奢华,等到五月初七日午时,西南风大作,两船扬起风帆,迅速起航出海。?
楼船经万里,顾神仙事渺,青山何处是蓬莱。?
五月十三日,赵文楷率使臣一行,前往久米村拜谒孔子庙,接着又去拜谒天后庙、关帝庙。然后,同世孙尚温商定行册封礼的日期及拜祭先王等事宜。二十三日,天使来到首里西先王庙,到中山王尚穆灵前祭奠,世孙尚温素衣黑带跪于灵前,正使取出谕祭文,交捧轴官,高举上宣读台,由宣读官宣读。祭拜完毕,同回馆驿。册封典礼前后都有空闲时间,天使一行应主人邀请,多次到琉球山水名胜处游览。文楷素爱山水、喜漫游,他和副使同乘中山马,游海寺、波上寺、奥山,都使他倍感愉悦。奥山的山光水色,洁净的白沙路,幽静的天然洞,环山的无边翠绿,远处波涛汹涌的大海,使他流连忘返,赞赏不已。
在等待归国的日子里,中山王一再邀请天使游东苑及新辟的南园,国相、王叔、司法等官员也纷纷邀约游园。一时,向文楷索诗求字的很多,他赠诗题字概不受馈赠,得之均视若珍品收藏,琉球至今尚存许多文楷题写的诗文、匾额、楹联、扇面、碑刻,赵洛先生在《诗人赵文楷》一书中作了详实叙述。依旧例,中山王要为册封使者举行七次宴会,如不设宴就赠金,文楷一一谢绝辞却。十月初一,国王派遣司法官来馆驿问候,依旧例给正副使各赠银五千两,再次被文楷恳词谢绝。当国王听说赵母潘老夫人已69岁,卧病在家,就预制锦寿,亲笔书写,以红缎12帧为之,皇后也亲手绘制12幅画册,同时备金骨折扇一把,国王来馆送行时,面赠赵正使。文楷感念国王、王妃对老母的诚意,才再三致谢收下。十月二十五日,正副使按预定时间,集众奉节登舟,琉球国人送者云集,国王率百官跪送,寄语躬请嘉庆皇帝万安。并从袖中取出一札,通事说这是国王的代言柬,述说天使远来,险涉重洋,国小民贫,供应不周。天使初来即裁减旧例诸费,捐除七宴,屡具宴金皆不受,赠正副使各五千金及土特产品,又再次推却不受。而每次封舟从无十月归舟的,天使体恤感人肺腑,特具柬代言。文楷答谢说:“这都是使者分内之事,国王过奖反倒令我们愧悚。惟愿国王励精图治,福祚绵长。”答谢毕,正副使同国王及众大臣拱手揖别,国王惆怅而归。赵文楷出使琉球,多次谢绝厚赠,廉洁之风,著于海外,琉球举国敬礼。后在那霸港建立清惠祠,正是为了表彰册封天使的高风亮节,以作永恒纪念。?
十月二十五日下午,北风骤起,正副使下令开船,使船离开琉球返航。在大海上,不仅与险风恶浪奋力搏斗,还同海盗贼船血战一场。于十一月初二己时船入虎门。初三,奉节上岸,朝廷已派制军前来迎接,恭报使臣封舟回闽。文楷、鼎元跪读,泪水涔涔而下。制军再三迎正副使入城,到馆驿后告知文楷:他母亲已于三月二十日在原籍病逝。文楷闻此噩耗,好似晴天霹雳,五内俱焚,痛哭失声。出使期间,李鼎元见他无日不感受天恩,心系慈母归来竟成无母之人,亦甚悲哀,二人相抱大哭。文楷日夜思念母亲的大恩大德,自己还没来得及报答,使成永诀,更是心痛欲袭,归心似箭。他把出使琉球的诸项事宜慎重托付给鼎元,请同制军返京后奏明圣上,便急匆匆踏上归程。?
雁门赴任 重修五台
从福建海滨到太湖望天相隔四千多里,沿途多是崇山峻岭、大江大河。赵文楷不避风雨,日夜兼程,只为早日到家。途中,他想起父亲、祖父相继逝世后,母亲对自己读书、出游、科考是那么关切,既要全力支撑家务,又要操心儿子成才。他出使琉球,已知母病不轻,白天常触景生情,思念卧病的母亲,深夜常梦见母亲操劳的身影。他提早归来,本想早日见到慈母,能在母亲膝下述说海外见闻,以博她开怀一笑。谁知再也见不到母亲的音容笑貌,一路上只有旦夕悲号、热泪沾衣。于十一月下旬,星夜回到望天宝坪老家。按清朝制度,为官宦的父母逝世,儿子应在原籍家中守孝三年,叫“丁忧”。文楷回到老家,见慈母杳杳,惟遗物尚存,倍感悲哀。即于父母棺庐旁筑一茅屋,于嘉庆六年(1801)四月入居守孝。茅屋后依山,前临溪,左右有池塘、丛林,环境清幽。守孝孤独寂寞,他就在山坡上开垦畦地,种豆栽树,想学陶渊明终老田园山野。阴雨天,他身穿蓑衣,头戴斗笠,挖沟排水,同乡民毫无二样。?
嘉庆七年夏,皖西南大雨成灾,文楷故乡连下十日不止,茅屋土墙被大雨冲倒,柴米油盐都完了。眼见山洪暴发,河水猛涨,田地房屋被冲毁,人民溺死。他看到饥岁民穷,没吃没穿,想为百姓做点实事,可眼前又能做些什么呢?他在《土垣为雨冲倒因成长句》一诗中写道:“饥岁民贫口无食,哪免对面为盗贼。可怜旱涝已经年,田庐漂没无人烟。我愿天公怜赤子,唤出扶桑红蓓蕾。”徒自发出希望“天公怜赤子”的呼唤!此时,天子嘉庆皇帝从奏报中得知南方大雨成灾,数省水涝严重,听说赵文楷丁忧在家,生活艰困,仍关心民生疾苦。而满朝官吏,生活依旧奢侈,谁也不提要救民于水深火热,对比之下,一时心情激动,写了一首《骂廷臣诗》:
一杯美酒千人血,数碗肥羹万姓膏。?
人落泪时天落泪,笑声高处哭声高;?
牛羊付与豺狼牧,负尽皇恩为尔曹。?
诗中,嘉庆把许多廷臣看作自己和百姓的对立面,表示冲天怒气。表明皇帝心中君、臣、民的位置应该是:为官就像放牧一样,应把皇家的牛羊(老百姓)养肥,谁知豺狼似的官吏却把牛羊吃掉,这实在是不能容忍的!说明嘉庆一直重视惩贪倡廉,关心百姓疾苦。与文楷几乎同时在家中写的诗,恰似臣唱君和,足见君臣在民本思想上是相通的。?
赵文楷在原籍家中守孝三年(从嘉庆五年十一月到八年三月),每年九个月,在茅庐守孝共二十七个月。眼见就要离乡回京,他念念不忘父母的坟茔,流连故乡的山水烟霞,离开时免不了长叹息。他嘱托家人要好好守护父母坟墓,让他亲手栽植的松柏快快长大成材。他清楚记得,离开翰林院是嘉庆五年春,出使、丁忧再回翰林院已是八年夏。嘉庆九年(1804)正月,赵文楷充文渊阁校理、教习庶吉士。二月初三,嘉庆亲临翰林院,文楷献赋,从奉使琉球讴歌皇上圣德,报答圣上知遇之恩。此时,朝正清明,国库充实,文楷在翰林院过着优游闲暇的日子,他时常想起曾亲眼见到的水旱涝灾、蝗灾、兵凶,常哀叹民生之多艰,恨自己无力救苍生,难于以实心行实政。一次,他听说嘉庆六年五台山大水,冲毁不少寺庙良田,至今尚未修复,于是他主动请缨,想前去做一番于国于民有益的实事。九年六月,朝廷以文楷劳苦功高,授以山西雁平兵备道。?
雁平兵备道,实乃雁平道,所以加“兵备”衔,是为节制境内的都司、千总等武职的。雁平道辖三州(代州、保德州、绛州)、两府(朔平府、保德府),道台驻代州(今代县),领五台等三县,境内有千年佛教圣地五台山。据说,清朝皇位传承,是努尔哈赤首建由八旗旗主公推汗位继承人,其子皇太极就是在父皇死后,以旗主身份被推选出来继承汗位的。皇太极继位后,不断加强皇权,死后,皇位就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福临之间展开争夺,最终被非旗主年幼的福临夺得,成为清朝入关后的开国皇帝,即世祖顺治。顺治作了十八年皇帝,想起自己争夺皇位时同叔父血两腥风的争斗,想到清兵入关后长时间的征战杀戮,想到因此而造成的百万生灵涂炭,感“百年岁月如春梦,万里江山一局棋”(顺治诗句),作皇帝还不如吃斋念佛。于是年青的福临不听劝阻,执意修行,最后到五台山落发为僧。故其子孙康熙、乾隆都亲上五台山朝拜。清朝为此对五台山格外重视,规定对五台山的寺庙要及时修缮,并把五台山当作皇家避署胜地妥善治理好。?
赵文楷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赵象贤监生出身,历任云南曲州、四川汉州吏目,敕授登仕佐郎,诰赠中宪大夫。其父赵学浩贡生出身,候选训导,敕授修职佐郎,晋赠通奉大夫。赵文楷从小就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文化的熏陶,为后来发展打下了基础。望天有这样的一个传说:赵母坚信“穷不丢书”的格言,一个寡妇,不但要挑起沉重的生活担子,而且为了让赵文楷兄弟读书,她不辞劳苦,日夜辛勤为别人舂米,维持生活。赵文楷京都考中状元时,赵母仍在碓屋辛劳忙碌,当报子报喜赵文楷中状元,赵母拍拍身上灰,高兴地说:贫从今日止,富从明天起,多谢叔伯奶,从此不筛米。从传说可以看出,赵母是既有德性、又有文采的贤能妇女。赵文楷从小就受到其母良好的影响,为官时始终保持俭朴、廉洁,赵家也并未因他做官而豪富起来。?
赵文楷死后安葬在望天乡华光村人形山,墓向西南,由石灰桐油拱筑,呈半圆形,青石墓碑高五尺,宽三尺,上镌刻楷书: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显考赵公介山老大人之墓。一九八一年,其墓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词典》;一九八二年,县人民政府将墓公布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一九八四年,省文物局、县政府拨款修葺;一九九八年,省人民政府公布其墓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赵畯、赵畇、赵继元、赵环庆、赵曾重、赵纶士等历代子孙,不论官职何高、任职何远,树高万丈,叶落归根,他们的墓葬均在故乡太湖,不论生与死,都眷念着这片故土。赵文楷的第三代孙由望天乡迁居寺前镇,赵氏状元府就座落在该镇洪诸畈。六代孙——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风、家教深刻影响,终于成为一代名流,不仅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而且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故乡的长河就是这样,流过昨天和今天,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流芳百世,代代相传。
赵文楷曾书一联赠给亲属:“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这既是他人生阅历的总结与概括,也是他对子孙后代的教导及希望。他一生廉洁自律,忠心为国,辛劳为民,积德无数;他毕生苦读,百折不挠,力求上进,学富五车。不仅给子孙后代留下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故乡人民世代颂扬效法的典范。
永琰文楷 同下苏州
乾隆五十三年,朝廷就昭示天下,预行己酉(即乾隆五十四年)举行正科乡试,后因庆贺乾隆八十大寿,把正科乡试改为恩科。赵文楷这年已满28岁,是第三次来到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自背考篮干粮,在狭小的号舍中搜肠刮肚九日九夜,完成乡试,考中举人,并取中亚元。因他的试卷闱墨文章精彩出众,进呈十四艺,他作选十三篇,受到主考官胡高望(兵部侍郎)、谢修定(翰林院编修)的赞赏,一时传诵天下。己酉乡试总算有了期盼的结果,苍天终是不负苦心人。!?迟到的中举没有给赵文楷带来欣喜。他生在长在闭塞的太湖山村,见到的除了贫困还是贫困,正是贫困敦促他从小就刻苦读书、立志成才。此时,他想起远在家乡辛劳憔悴的母亲正翘首以待自己的消息,想起慈母既要维持自己读书,还要支持自己游学赶考,盼的不就是儿子考上高中么?他思恋故乡,想起故乡的人和事;他爱山村风光,更爱山民的谆厚质朴;他不忘农村、农人、农家,不就是想作一位为民请命的好官、为民呼吁的诗人么?他想起自己走过的历程,6岁能赋诗,在《咏百舌》中,就表露自己“能作百般声,枝头压众鸟”的远大抱负。12岁入县学,13岁中秀才,可谓少年得志。但在此后的科考中却历尽坎坷与辛酸,仍矢志不移,坚持苦读,四处游学,饱经忧患,生活困苦不堪。乾隆四十八年及五十一年,两次江南乡试不中,其中的辛酸苦辣令他心寒,深感有负慈母及亲人的厚望。他经历困顿与逆境之后,总算了解了社会,忠厚的、势利的、正直的、刁钻的、雪中送炭的、落井下石的都像一面面镜子,使自己看清了形形色色的脸谱,能辨析忠贞曲直的是非,得到荣辱浮沉的体验。他想到屡经挫折之后侥幸中举,但要一展才华,还必须进京参加会试,以便金榜题名,施展抱负。祖父及父亲生前的谆谆嘱咐,他更是时刻不忘,他还要继续走出去求学,增长见识,开拓人生一个新世界。于是,他又背起行囊干粮,再次踏上江南游学的征程。?
寒山寺外人来人往,既有虔诚拜佛的善男信女,也有慕名观光的墨客骚人。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虽有不少人光顾测字摊,但都只找自诩测字灵验的摊主,却无人问津测字不灵的摊位。赵文楷从辰守到未,眼见人去寺空,自己已饥肠辘辘,正失望灰心之际,忽见一青衫小帽的公子,缓步前来找他测字。来人细心察看这奇特的测字先生,见他容颜略显疲倦消瘦,衣着寒碜,但仪态修伟,眼神英气勃勃。心想此人心地坦荡,不肯随波逐流,以诚待人,必有过人之处,我就偏找这位“测字不灵”的先生测字。赵起身道:“公子前来测字,请问所测何事?”公子答:“测前途命运。”赵道:“请公子提笔随意写一字。”公子心想:既是我来问你,就写个“问”字吧。赵略一思索就双眉紧皱。他仔细打量眼前的公子,穿戴虽不甚华丽,但神采奕奕,自有一番照人的光彩,身后不远处有两位精干的随从。心想此人决非一般富家子弟,若据实说真话,会带来灾祸。就含笑道:“我的招牌写得明白,我测字不灵,公子就不必问结果吧。”公子见他沉思、犹豫、静观四周,知他必有难言之忧,便挥手让随从远退。轻声道:“此处没有外人,先生直说无妨。”赵惶惶道:“既然公子非问究竟不可,我就依字直说了。如果我的话犯讳,公子莫怪。我姑妄言之,公子姑妄听之。”公子诚恳道:“但请先生以实告我。”赵边测边说:“公子所书是个问字,拆开来看,两半边都似‘君’字,我看公子必是人中龙凤,前程无可限量,命运当主大富大贵。”公子心头一震,微笑道:“先生谬赞,我心领了。我只想测未来的吉凶祸福,并非想大富大贵。让我再写一字请先生重测。”赵说:“请公子随意自书。”公子眼观四周,见近处是寒山寺,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田畴,想到良田沃土是百姓赖以生存之本,就写了一个“田”字。赵沉思默想细测之后,只淡淡道:“请恕在下测字不灵,天色不早,公子请回吧。”公子见硬逼不行,就含笑道:“可否让我陪先生同回府宅?”赵叹息道:“我一介穷儒,哪有什么府宅?只是借寺内寮房暂栖身,公子若肯同往,就请进吧。”回到寮房,赵就一口凉水一口干粮地吞咽起来。公子见他喝的是冷水,吃的是珍珠粉和豆腐干、干马齿苋,慨叹道:“先生日常饮食就是这些么?”赵苦笑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今穷苦人能吃上这些,就不错了。”接着,他指着干粮道:“这是珍珠粉(实属大麦、荞麦、黄豆、大米炒熟磨成的粉),这是雪花菜(实际是炒干的豆腐),这是安乐菜(实际是晒干的马齿苋),既能充饥,又可防病。”公子叹道:“先生安贫若此,仍以天下苍生为念,实乃难能可贵!”文楷见公子善良和气,真诚待人接物,就说:“公子要问测字究竟,请先受我一拜。此处仅你我二人,我的话除你知我知,就只有天知地知了。万望公子严守秘密,以免在下遭致祸灭九族。”接着,就评点二字:“公子先后所书两字,甚是奇特:细测‘问’字,我左看像‘君’,右看还像‘君’;‘田’字,我更感觉上看是‘王’、下看也是‘王’,左看是‘王’,右看还是‘王’。如果我所测不谬,请恕在下直言,公子应是当今圣上王位的继承人。
平生志气在高科,什么文章奈我何??
书读五车还嫌少,诗吟万首不觉多。?
九曲黄河为砚水,五岳名山当墨磨。?
若得青天为白纸,行行写下太平歌。?
夜幕降临,永琰告辞。临别时,吩咐随从拿出些银两送给文楷。叮咛道:“你可速归准备,于明年三月赶至京城参加会试,切不可一试不中就灰心,只要锲而不舍,定会吉星高照。”文楷送出寺门,看皇子一行消失在夜色中,远处星星点点的江村渔火在闪烁。回到寮房,他百感交集,难已入眠,待到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敲响,他抖擞精神,收拾行囊,踏上返回故乡的漫漫征途。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皇帝传位给嘉庆,但朝政大权仍掌握在乾隆手中,嘉庆头四年只是个嗣皇帝。和珅为了保住自己,纠集党羽,暗中加强对嘉庆的监视活动。更有甚者,和珅竟敢不顾朝纲,当着新老皇帝的面撕毁奏折,使嘉庆忍无可忍。赵文楷力劝皇上要忍耐三思,惩处和珅要等待时机成熟,一旦动手就要快刀斩乱麻,因其党羽众多,防止朝廷出现动荡。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嘉庆亲政,从此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处理军国大事。嘉庆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和珅势力。初四,即令夺去和珅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两个重要职务,命和珅及其死党福长安守值殡殿,为惩处做好准备。初五,颁布征求朝政意见诏书,授权御史广兴、王念孙列款弹劾,同时鼓励群臣弹劾和珅。赵文楷把自己中元后和珅以广东学政相诱欲召为弟子一事当众抖了出来,并弹劾其要挟皇帝、蔑弃伦常、任用私人、培植党羽、贪财误国、与民争利种种罪行,使嘉庆心喜、群臣震惊。初八,下御旨彻查和珅长期把持的军机处任意封锁消息、扣压奏报的情形。十一日,将和珅革职逮捕,宣布二十大罪状,晓喻天下臣民。同时下诏抄查和珅家产。十五日正是元宵佳节,和珅自知将死,对月感慨盈怀,写下《狱中对月》诗一首:“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诗中真实表达了和珅此时的心境,自己二十年来苦心孤诣地耍权弄术,拼命搜刮天下财富,都将化为乌有,惨淡经营一生只落得“枉劳神”!十六日,大学士九卿科道等遵旨对和珅、福长安拟定处理意见,认为“和珅应按大逆律凌迟处死,福长安应按朋党律拟斩”。因大学士刘墉等大臣,特别是十公主求情,和珅改为“赐自尽”,首开了大清这一新案例。十八日,下达赐死诏书。和珅由一个应试不第的生员,为皇帝抬轿的扈从侍卫,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一跃而为位极人臣的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身兼多职,爵封一等公,荣为乾隆的亲家翁,可谓荣华富贵,宠眷之至。由于坏事干尽,最终落得被迫吊死狱中!?
和珅死时刚步入50岁,毕生谋取的权势和财富如“幻梦”、似“香烟”,一切成空,字里行间包含着无限凄苦怨恨之情。对后两句,赵文楷苦思冥想,认为和珅终是想报仇:要么是期盼日后洪水泛滥,酿成大灾,冲毁大清江山[传说33年后,即道光十二年(1833)那场大水,使黄河南岸决堤,造成特大灾祸,就是和珅所指的“水泛含龙”];要么是想投胎转世,篡夺大清政权,摧毁大清江山(传说和珅是雍正一名被赐死的妃子转世,死时弘历曾在其颈后按下一指胭脂印记,20年后乾隆见和珅颈后有一胭脂印痕,且相貌与死妃颇相似,为此而得到乾隆的宠信;慈禧又是和珅的“后身”,慈禧篡权后长期重帘听政,一步步使大清王朝走向崩溃没落。)想起这些,文楷心中充满隐忧。他想自己虽然侥幸考取状元,又受到当今圣上的信任,但自古都是“天意难测”、“伴君如伴虎”,心想还是设法离开京城这是非之地为好。据说,文楷为此给子孙立下一条家规:儿孙皆不可忘本忘恩,不可久恋京城,不可久任京官。?
嘉庆四年四月,赵文楷充实录馆纂修。半年后,得知母亲在家病重,即请假两月回乡亲。于十一月初一出京,日夜兼程赶回太湖望天老家,见母病不轻,又不能长留身边伺侯奉养,内心充满忧虑和愧歉。腊月初七,含泪告别慈母,心事重重地返回京城。?
出使琉球 海外扬名?
早在明朝初,琉球国王就开始向大明朝廷入贡。康熙五十八年(1720),曾派大臣为正副使出使琉球。乾隆五十三年(1788),琉球王世子尚哲早逝,五十九年(1794),琉球中山王尚穆殡天。世孙尚温于嘉庆三年(1798)遣使臣渡海,请求大清皇上遵循典例,差遣天使赴琉球为新王举行册封典礼。四年,嘉庆皇帝即命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都察院及礼部堂官,会同推选博学能文、仪态修伟之人为正副使。不久,选得内阁中书4员、翰林院编修3员、都察院给事中4员、礼部主事3员,于八月十九日引进乾清宫,由皇上钦定。嘉庆在挑选正副使时,想到赵文楷禀性刚直,负开达之才,多次出任幕僚,谙熟政务。想到他于嘉庆三年出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四年任会试同考官时的清正廉洁、专心为国选才的事迹(四年春闱,选中的状元姚文田、榜眼苏兆登、探花王引之及进士汤金钊等,后都成为朝廷重臣。)更想到他在弹劾及监抄和珅时的刚正和忠诚,便钦定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赵文楷为正使、内阁中书(正七品)李鼎元为副使。恩命既定,赵、李二人即去拜访博古通今的大宗伯纪晓岚,得到纪大学士的支持、指点、教诲。此时,文楷得知母病,即告假回乡,等待朝廷筹备、安排出使。
福州是八闽都会,人杰地灵,景色宜人。在等待渡海的闲暇日子,文楷与同僚游越王山、鼓山。听当地人言,站在鼓山峰顶,天气晴朗时,可隐约望见琉球。他们登上峰巅,只见海天茫茫,闽江如带,江山如画,绿树城池隐现于众山之间,使人心旷神怡。连日来,福建将军、巡抚、布政使(李石渠)分别宴请天使,并赠诗送行,文楷亦各有诗相赠。历来渡海去琉球都靠风信,以夏至乘西南风去,冬至乘东北风归为最好。这年夏至是五月初一,当天清晨,文楷就命各人收拾登船,先奉诏敕、恤物、节币安放中舱。正副使随即到南台驿馆检点兵役,令全体登船。天使乘一号船,由都司陈瑞芳领水弁百名护卫,王得禄领百名水弁护卫二号船,兵皆精壮,铠甲鲜明。两船均置大炮防卫,将龙旗、御仗列于一号船首,船桅均有彩旗飘扬,景象壮观威武。文楷亲自检查,严禁私自违规带货,强调一切务崇节俭,饮食供应力戒奢华,等到五月初七日午时,西南风大作,两船扬起风帆,迅速起航出海。?
楼船经万里,顾神仙事渺,青山何处是蓬莱。?
五月十三日,赵文楷率使臣一行,前往久米村拜谒孔子庙,接着又去拜谒天后庙、关帝庙。然后,同世孙尚温商定行册封礼的日期及拜祭先王等事宜。二十三日,天使来到首里西先王庙,到中山王尚穆灵前祭奠,世孙尚温素衣黑带跪于灵前,正使取出谕祭文,交捧轴官,高举上宣读台,由宣读官宣读。祭拜完毕,同回馆驿。册封典礼前后都有空闲时间,天使一行应主人邀请,多次到琉球山水名胜处游览。文楷素爱山水、喜漫游,他和副使同乘中山马,游海寺、波上寺、奥山,都使他倍感愉悦。奥山的山光水色,洁净的白沙路,幽静的天然洞,环山的无边翠绿,远处波涛汹涌的大海,使他流连忘返,赞赏不已。
在等待归国的日子里,中山王一再邀请天使游东苑及新辟的南园,国相、王叔、司法等官员也纷纷邀约游园。一时,向文楷索诗求字的很多,他赠诗题字概不受馈赠,得之均视若珍品收藏,琉球至今尚存许多文楷题写的诗文、匾额、楹联、扇面、碑刻,赵洛先生在《诗人赵文楷》一书中作了详实叙述。依旧例,中山王要为册封使者举行七次宴会,如不设宴就赠金,文楷一一谢绝辞却。十月初一,国王派遣司法官来馆驿问候,依旧例给正副使各赠银五千两,再次被文楷恳词谢绝。当国王听说赵母潘老夫人已69岁,卧病在家,就预制锦寿,亲笔书写,以红缎12帧为之,皇后也亲手绘制12幅画册,同时备金骨折扇一把,国王来馆送行时,面赠赵正使。文楷感念国王、王妃对老母的诚意,才再三致谢收下。十月二十五日,正副使按预定时间,集众奉节登舟,琉球国人送者云集,国王率百官跪送,寄语躬请嘉庆皇帝万安。并从袖中取出一札,通事说这是国王的代言柬,述说天使远来,险涉重洋,国小民贫,供应不周。天使初来即裁减旧例诸费,捐除七宴,屡具宴金皆不受,赠正副使各五千金及土特产品,又再次推却不受。而每次封舟从无十月归舟的,天使体恤感人肺腑,特具柬代言。文楷答谢说:“这都是使者分内之事,国王过奖反倒令我们愧悚。惟愿国王励精图治,福祚绵长。”答谢毕,正副使同国王及众大臣拱手揖别,国王惆怅而归。赵文楷出使琉球,多次谢绝厚赠,廉洁之风,著于海外,琉球举国敬礼。后在那霸港建立清惠祠,正是为了表彰册封天使的高风亮节,以作永恒纪念。?
十月二十五日下午,北风骤起,正副使下令开船,使船离开琉球返航。在大海上,不仅与险风恶浪奋力搏斗,还同海盗贼船血战一场。于十一月初二己时船入虎门。初三,奉节上岸,朝廷已派制军前来迎接,恭报使臣封舟回闽。文楷、鼎元跪读,泪水涔涔而下。制军再三迎正副使入城,到馆驿后告知文楷:他母亲已于三月二十日在原籍病逝。文楷闻此噩耗,好似晴天霹雳,五内俱焚,痛哭失声。出使期间,李鼎元见他无日不感受天恩,心系慈母归来竟成无母之人,亦甚悲哀,二人相抱大哭。文楷日夜思念母亲的大恩大德,自己还没来得及报答,使成永诀,更是心痛欲袭,归心似箭。他把出使琉球的诸项事宜慎重托付给鼎元,请同制军返京后奏明圣上,便急匆匆踏上归程。?
雁门赴任 重修五台
从福建海滨到太湖望天相隔四千多里,沿途多是崇山峻岭、大江大河。赵文楷不避风雨,日夜兼程,只为早日到家。途中,他想起父亲、祖父相继逝世后,母亲对自己读书、出游、科考是那么关切,既要全力支撑家务,又要操心儿子成才。他出使琉球,已知母病不轻,白天常触景生情,思念卧病的母亲,深夜常梦见母亲操劳的身影。他提早归来,本想早日见到慈母,能在母亲膝下述说海外见闻,以博她开怀一笑。谁知再也见不到母亲的音容笑貌,一路上只有旦夕悲号、热泪沾衣。于十一月下旬,星夜回到望天宝坪老家。按清朝制度,为官宦的父母逝世,儿子应在原籍家中守孝三年,叫“丁忧”。文楷回到老家,见慈母杳杳,惟遗物尚存,倍感悲哀。即于父母棺庐旁筑一茅屋,于嘉庆六年(1801)四月入居守孝。茅屋后依山,前临溪,左右有池塘、丛林,环境清幽。守孝孤独寂寞,他就在山坡上开垦畦地,种豆栽树,想学陶渊明终老田园山野。阴雨天,他身穿蓑衣,头戴斗笠,挖沟排水,同乡民毫无二样。?
嘉庆七年夏,皖西南大雨成灾,文楷故乡连下十日不止,茅屋土墙被大雨冲倒,柴米油盐都完了。眼见山洪暴发,河水猛涨,田地房屋被冲毁,人民溺死。他看到饥岁民穷,没吃没穿,想为百姓做点实事,可眼前又能做些什么呢?他在《土垣为雨冲倒因成长句》一诗中写道:“饥岁民贫口无食,哪免对面为盗贼。可怜旱涝已经年,田庐漂没无人烟。我愿天公怜赤子,唤出扶桑红蓓蕾。”徒自发出希望“天公怜赤子”的呼唤!此时,天子嘉庆皇帝从奏报中得知南方大雨成灾,数省水涝严重,听说赵文楷丁忧在家,生活艰困,仍关心民生疾苦。而满朝官吏,生活依旧奢侈,谁也不提要救民于水深火热,对比之下,一时心情激动,写了一首《骂廷臣诗》:
一杯美酒千人血,数碗肥羹万姓膏。?
人落泪时天落泪,笑声高处哭声高;?
牛羊付与豺狼牧,负尽皇恩为尔曹。?
诗中,嘉庆把许多廷臣看作自己和百姓的对立面,表示冲天怒气。表明皇帝心中君、臣、民的位置应该是:为官就像放牧一样,应把皇家的牛羊(老百姓)养肥,谁知豺狼似的官吏却把牛羊吃掉,这实在是不能容忍的!说明嘉庆一直重视惩贪倡廉,关心百姓疾苦。与文楷几乎同时在家中写的诗,恰似臣唱君和,足见君臣在民本思想上是相通的。?
赵文楷在原籍家中守孝三年(从嘉庆五年十一月到八年三月),每年九个月,在茅庐守孝共二十七个月。眼见就要离乡回京,他念念不忘父母的坟茔,流连故乡的山水烟霞,离开时免不了长叹息。他嘱托家人要好好守护父母坟墓,让他亲手栽植的松柏快快长大成材。他清楚记得,离开翰林院是嘉庆五年春,出使、丁忧再回翰林院已是八年夏。嘉庆九年(1804)正月,赵文楷充文渊阁校理、教习庶吉士。二月初三,嘉庆亲临翰林院,文楷献赋,从奉使琉球讴歌皇上圣德,报答圣上知遇之恩。此时,朝正清明,国库充实,文楷在翰林院过着优游闲暇的日子,他时常想起曾亲眼见到的水旱涝灾、蝗灾、兵凶,常哀叹民生之多艰,恨自己无力救苍生,难于以实心行实政。一次,他听说嘉庆六年五台山大水,冲毁不少寺庙良田,至今尚未修复,于是他主动请缨,想前去做一番于国于民有益的实事。九年六月,朝廷以文楷劳苦功高,授以山西雁平兵备道。?
雁平兵备道,实乃雁平道,所以加“兵备”衔,是为节制境内的都司、千总等武职的。雁平道辖三州(代州、保德州、绛州)、两府(朔平府、保德府),道台驻代州(今代县),领五台等三县,境内有千年佛教圣地五台山。据说,清朝皇位传承,是努尔哈赤首建由八旗旗主公推汗位继承人,其子皇太极就是在父皇死后,以旗主身份被推选出来继承汗位的。皇太极继位后,不断加强皇权,死后,皇位就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福临之间展开争夺,最终被非旗主年幼的福临夺得,成为清朝入关后的开国皇帝,即世祖顺治。顺治作了十八年皇帝,想起自己争夺皇位时同叔父血两腥风的争斗,想到清兵入关后长时间的征战杀戮,想到因此而造成的百万生灵涂炭,感“百年岁月如春梦,万里江山一局棋”(顺治诗句),作皇帝还不如吃斋念佛。于是年青的福临不听劝阻,执意修行,最后到五台山落发为僧。故其子孙康熙、乾隆都亲上五台山朝拜。清朝为此对五台山格外重视,规定对五台山的寺庙要及时修缮,并把五台山当作皇家避署胜地妥善治理好。?
赵文楷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赵象贤监生出身,历任云南曲州、四川汉州吏目,敕授登仕佐郎,诰赠中宪大夫。其父赵学浩贡生出身,候选训导,敕授修职佐郎,晋赠通奉大夫。赵文楷从小就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文化的熏陶,为后来发展打下了基础。望天有这样的一个传说:赵母坚信“穷不丢书”的格言,一个寡妇,不但要挑起沉重的生活担子,而且为了让赵文楷兄弟读书,她不辞劳苦,日夜辛勤为别人舂米,维持生活。赵文楷京都考中状元时,赵母仍在碓屋辛劳忙碌,当报子报喜赵文楷中状元,赵母拍拍身上灰,高兴地说:贫从今日止,富从明天起,多谢叔伯奶,从此不筛米。从传说可以看出,赵母是既有德性、又有文采的贤能妇女。赵文楷从小就受到其母良好的影响,为官时始终保持俭朴、廉洁,赵家也并未因他做官而豪富起来。?
赵文楷死后安葬在望天乡华光村人形山,墓向西南,由石灰桐油拱筑,呈半圆形,青石墓碑高五尺,宽三尺,上镌刻楷书: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显考赵公介山老大人之墓。一九八一年,其墓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词典》;一九八二年,县人民政府将墓公布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一九八四年,省文物局、县政府拨款修葺;一九九八年,省人民政府公布其墓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赵畯、赵畇、赵继元、赵环庆、赵曾重、赵纶士等历代子孙,不论官职何高、任职何远,树高万丈,叶落归根,他们的墓葬均在故乡太湖,不论生与死,都眷念着这片故土。赵文楷的第三代孙由望天乡迁居寺前镇,赵氏状元府就座落在该镇洪诸畈。六代孙——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风、家教深刻影响,终于成为一代名流,不仅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而且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故乡的长河就是这样,流过昨天和今天,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流芳百世,代代相传。
赵文楷曾书一联赠给亲属:“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这既是他人生阅历的总结与概括,也是他对子孙后代的教导及希望。他一生廉洁自律,忠心为国,辛劳为民,积德无数;他毕生苦读,百折不挠,力求上进,学富五车。不仅给子孙后代留下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故乡人民世代颂扬效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