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共产党员网 安徽先锋网 安庆先锋网

太湖先锋网首页

太湖先锋网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太湖风光

佛图寺

发布:2009-10-12

 

佛图寺.jpg

 

 

    从寺前街出发,沿寺前河而上,行约十华里,便到了佛图寺。
    山下的小溪边,一石平面如削,宛如一块屏风,人称“屏风石”,仿佛要把佛图寺与外界隔开。石上有明万历元年(1573)秋太湖知县王大谟题刻的《游佛图寺》五言诗一首,因年代久远,大部分已脱落,尚有少数字句仍可分辨。
    离屏风石不远,是几户普通的农家。转过一户人家的屋角,进人一片茂林修竹中。鸟儿在树枝和竹叶之中叫唤着,声音圆润、清脆,如佩环作响。
    曲径通幽,行不多远,飞来泉赫然在目,一道极细的泉水,从数十米的高崖跌落,溅起无数的水花,恰如飞花碎玉。如果春夏山洪暴发,飞泉形成瀑布,倾泻而下,景象十分壮观。
    路中有两石对峙,上覆一巨石,恰似一门。门头有明末太湖知县李盛英题刻的“天就门”三个篆体大字,字体苍劲有力。进入门中,可见门内石壁上有罗汝芳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题写的“闵狮界陈时范仰山林鹏肝近溪罗汝芳乙卯秋书天石纪游”24个行书大字。史载:罗汝芳,号近溪,江西南城人,明嘉靖年间任太湖知县,仁政爱民,颇有文才,喜爱山水,在太湖很多地方都留有他的石刻。斯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透过这些石刻,不难想象出,在400多年前他们流连于此的身影,真让人心中增添许多仰慕之情。
    过天就门,登上一小段石级,便是佛图寺的遗址了。后为一巨石崖,天柱塔巍然屹立于巨崖之上。相传佛图寺为天竺高僧佛图澄首建,香火最盛时房屋达一百多间。分上下殿,下殿为敬香拜佛之所,上殿为藏经诵经之地,两侧厢房为僧人生活起居之处。1958年,寺再次被全部拆毁,仅存庙基。近几年有僧人于原上殿旧基上,建有新寺一座。不过,较为简陋。这残留的庙基教人去沉思历史,给人以品味不尽之沧桑感。
    沿寺后小径而上,有八正桥,桥边石壁上有明代福建长乐县进士陈时范题刻的一幅对联“锦石巧留天柱塔,青山应作状元峰”,对联边还有“披云石”的题刻。过八正桥、披云石,进一洞,洞不大,内凉气袭人,石壁上有无名氏题刻的颜体“生白”二字。“生白”何意,令人不解,留下一个千古之谜,让后人去破
译。
    出生白洞,便到了天柱塔下。塔两丈有余,为一巨石自然风化而成,上粗下细,且有向外倾斜之感。此石塔于崖上突兀而起,无凭无倚,令人不能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坐在塔下,大好河山,尽收眼底,令人陶醉。看,阳光洒满大地,寺前河泛着点点金光,蜿蜒向远方的重峦叠嶂中流去,劳作的人们散布于田野当中,呈现出一片多么安静而和平的景象。
    在佛图寺,还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姑砌山门嫂砌塔”,就是其中之一。相传古代有姑嫂二仙到佛图寺游玩,见佛图寺一无山门,二无石塔,便计议筑造山门和石塔。姑仙选山门易造而造之,嫂仙造石塔难度较大而无法推却。二仙约鸡鸣造就,结果姑仙先把山门造好,故意装鸡叫,嫂仙以为天快亮了,石塔只差塔顶未造好便弃之而去,故今天的佛图寺石塔无顶。
    清康熙年间县人鲁之裕在其撰写的(佛图山记)中说:“湖之胜非司空也,……胜则必以佛图为最。”千百年来,佛图寺吸引了无数游人,到此游览,留下了大量的石刻和诗篇,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现有机地结合,成为县内古代文化的精萃。1981年,佛图寺摩崖石刻收录入(中国名胜词典)。1982年,太湖县人民政府又将其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太湖县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佛图寺必将吸引愈来愈多的游人。

上一篇:海会寺

下一篇:狄公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