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别山南麓的北中镇花冲村,与两省四县交界,全村总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0亩,山场面积8900亩,常住人口2400人,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小山村。村民曾经长期过着捉襟见肘的苦日子,如何解决窘境,该村提出“产业兴村、茶叶富民”的战略思路,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建基地、强龙头、拓市场,打好“组合拳”,助力乡村振兴。
张国华曾经是花冲村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早年,他家以种水稻和茶叶为主,经常因为采摘的茶草销售难,还被外地收购茶草的商贩无端压价,生活过得有上顿没下顿。让张国华感到困惑的是,守着金山却挣不着票子,这样的苦日子何时才是尽头。久而久之,他只好带着孩子外出务工,茶园被抛荒。
2016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花冲村痛定思痛,决心围绕扶贫开发找准靶心,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成立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凝聚茶农抱团发展,把茶叶培育成“一村一品”的支柱产业。该村将农户土地平整后,免费给贫困户茶苗和肥料,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传授技术等,还与贫困户签订协议,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全部回收茶草。
花冲村给本村贫困户开拓增收致富之路,点燃了张国华重操旧业的热情。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把抛荒的茶园进行改造,还新发展了绿茶4亩,他享受了产业扶贫政策,自己一分钱没花。如今,村里茶厂收购的茶草价格平稳,再也不为卖不出去而发愁。“昨天,我家采摘了8斤多谷尖茶草,1斤价格60元,收入480多元,预计今年茶叶收入达12000多元。我能够顺利实现脱贫,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张国华高兴地说。
花冲村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已吸纳200多户茶农,带动他们种茶,数百亩抛荒地成了“聚宝盆”。行走在山间,布满山头的茶园一片忙碌的景象,茶农们正在加快采摘。花冲村党支部书记舒家明说,如今村里有“三大基地,三大茶厂”,即绿茶基地1260亩、白茶基地600亩、黄茶基地200亩,花冲名茶加工厂、白茶加工厂、夏秋茶加工厂。闯出了一条“村企合作、产金互促”的发展新路,把“绿水青山”变为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8万元,其中茶叶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农户家家有茶园,还涌现出一批种植茶叶大户,全村人均茶叶收入达3500元以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花冲村通过引进公司、基地建设、政策引导、合作社引领、村“两委”带动等方式,获得了市级“一村一品”茶叶专业示范村,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