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牛镇镇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需、关注度高、获得感强的民生实事,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百姓的“烦心事”办成“开心事”,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夜幕下的牛镇镇湖滨新区,灯火通明,人流如潮,热闹非凡。人群中,身穿蓝色制服的牛镇综合管理执法队队员们正仔细的开展巡查执法,用辛勤的汗水守护着这份热闹祥和。
自湖滨新区开放以来,涌进的游客、“闻风而动”的摊贩和商家,给新区来了人气、商气、烟火气,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嘈杂的锣鼓声、音乐声影响着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车辆的乱停乱放及占道摆摊影响着群众的正常出行,甚至带来安全隐患,垃圾乱扔带来“脏、乱、差”现象影响着新区环境面貌等等。
面对群众反映的各项问题,牛镇镇综合执法队始终坚持为民办实事,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群众休闲娱乐的晚间,耐心劝导、认真引导,问题逐个解决,努力做好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管理工作,为群众打造出一个整洁有序、经营有序、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休闲打卡地。
“烦心事”办成“开心事”。“老人家,村里徐书记骑摩托车送你去卫生院接种疫苗,你慢点,我扶你上车。”牛镇镇党委委员徐鹏飞边擦着额角汗滴,边与羊河村腿脚不便的何兴权老人说到。
当前全民接种疫苗构建全面免疫防御体系正如火如荼,免费接种疫苗是每一位群众的福利,但对于残障人士、行动不便的群众,却是一件“烦心事”。为此,该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行动,摩托车、汽车齐上阵,点对点接送,挥洒汗水中或背或扶,让残障人士、行动不便的群众顺利抵达镇卫生院三楼接种点完成接种,开辟“绿色通道”、开展暖心服务,把群众的“烦心事”办成“开心事”。
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牛镇镇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学党史、办实事,涌现出许许多多温暖人心的感人事情,如冒着炎炎烈日在现场维持秩序的镇村干部、长时间工作不愿休息的接种点医生、连续奋战数月的防疫指挥部干部,他们把责任扛在肩上,用汗水诠释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感谢党和政府,如果不是你们的主动帮助,我侄子何元的未来生活将无法维持。”牛镇镇羊河村何吉方说到。2021年4月,31岁身为孤儿的何元因突发双腿萎缩,丧失了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只得依靠叔叔何吉方,经济收入的中断加上高昂的医疗费用,让其无法正常生活,镇村干部在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开放“绿色通道”、简化低保审批程序,为其落实A类低保,保障基本生活,并提高医疗报销比例。谈到何元低保的落实,何吉方言语间充满了感激,“党和政府真是处处为我们群众考虑,真的很感激你们”
不仅仅农村低保方面,在特困供养、临时救助、两残补贴等各项民生保障政策的落实上,该镇党委政府坚持“干部多动腿,群众少跑路”的原则,把“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上门”,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落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身边、办进群众心坎,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困难群众“坐享服务”。
“群众无小事,点滴暖民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员干部的思想动能转化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来,用工作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紧紧围绕疫情防控、环境整治、安全生产、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一批‘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推动‘十四五’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牛镇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