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寺前镇高度重视村干部队伍建设,聚焦学习、管理、服务三个环节,着力打造一支素质好、能力强、群众认可的村干部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抓学习提能力,锻造履职“硬本领”。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章党规党纪等作为村干部培训“必修课”,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线上依托安徽干部教育在线、远程教育终端等平台鼓励自学,线下结合“琢玉计划·磐石课堂”邀请县委党校教师开展理论宣讲,双渠道协同提升政治素养。提升履职能力。以村干部学习需求为导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等内容,通过“理论授课+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的方式开设专业课程。今年以来,已围绕村级财务、党务知识、乡村振兴等主题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112人次。拓宽实践路径。分批组织村干部赴广德市卢村乡、庐江县万山镇、岳西县菖蒲镇等地,考察学习特色小镇建设、文旅产业发展等先进经验,累计外出学习80余人次;选派2名优秀村干部赴繁昌县、宿松县挂职锻炼,促进双向交流提升。
抓管理提责任, 激发干事“内驱力”。精准研判强队伍。扎实开展村“两委”届中分析研判,镇党建指导员带队,通过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走访,对15个村“两委”班子进行深度体检,形成“一村一报告”,精准把脉问诊。储备培养32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落实“1+1”导师帮带,组织参与重点工作80余人次。明确责任树导向。推行“清单式+差异化”评价方式,将集体经济增收、重点项目推进、矛盾化解等硬指标作为评价重点,强化结果运用,评价结果与绩效报酬、评优评先、推荐使用三挂钩,树立鲜明实干导向。严管厚爱增动能。拓宽发展通道,积极支持村干部考录公务员、事业编及参与“五方面人员”选拔,2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通过“乡编村用”考试进入乡镇事业编序列,有效激发队伍活力。
抓服务提担当,厚植为民“鱼水情”。坚持群众路线。各村定期听民意、察民情,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运用“朴风调解”模式,发挥村干部的“桥头堡”作用,排查收集群众诉求,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聚焦产业发展。鼓励各村盘活土地、房屋、学校等闲置资源,党组织带头先行先试,立足三茶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写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文章,找准发展路径和突破点,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致富。深耕乡风文明。组织村干部参加文明实践展示交流会,以赛促学,提升干事创业信心。发挥优秀党员、文明家庭等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主动参与理论宣讲、文艺汇演等实践活动,带头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025年以来,寺前镇各村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80余场,服务群众3600余人次。(吕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