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太湖县以为民办实事为落脚点,积极推进“党建+”助推乡村振兴,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党建+治理”,人居环境增“颜值”。太湖县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因地制宜深化和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三大革命”,继续实施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结合省市中心村建设,重点开展垃圾治理、饮水安全、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污水处理、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等 10 项整治建设任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持续组织村“两委”、党员、青年志愿者等进村入户,参与整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推动美丽乡村加快变成美丽经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依法完成了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定。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达到95%、100%。实施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提升行动,秸秆综合利用率92.23%。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向好。积极开展增殖放流工作,花亭湖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泊湖水域围拦网、捕捞渔船已全部拆除,渔民有序稳妥转产转业,渔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沿江湿地资源保护取得实效。
“党建+扶智”,职业农民提“素养”。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太湖县立足实际,围绕主导产业,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一民生工程为抓手,分层分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依托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把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产业规模、文化素质较高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有志于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等都列为重点培育对象,进行全面摸底,了解培训需求,今年按照“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三类对950名高素质农民进行培训,开设了茶叶种植、瓜篓种植、水果生产、茶叶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生猪养殖、肉羊养殖、肉鸡养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渔技服务、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农村信息员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类。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学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做到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一大批学员已经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太湖县300余名农技人员每人结对5名科技示范户,由215名党员组成的送科技志愿服务队经常进村入户指导服务,选派214名党员干部到71个脱贫村任党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全县累计省级龙头企业12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20个,家庭农场124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8个,76个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67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职业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党建+兴业”,农民群众鼓“钱袋”。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前提。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产能、增强粮食保供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今年太湖县投入9000万元,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近20万亩),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8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3万吨以上打下了稳固基础。投入6400多万元,大力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完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着力推进70个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带动水平;着力培育产业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主体带动质量;着力实施特色产业发展项目,提升项目实施效益;着力推广特色农业保险,提升产业发展风险防范能力,支持脱贫户特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脱贫地区村集体经济和脱贫户稳定脱贫增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抓龙头,带基地,连实体,惠千家,全县茶叶面积23.1万亩,蔬菜9.8万亩,果园3.4万亩,中药材1.3万亩。上半年实现夏粮总产3.23万吨,增长0.9%。蔬菜产量4.46万吨,增长3.8%。生猪出栏21.89万头,同比增长43.9%;家禽出栏1466万只;主要肉类总产量2.04万吨,增长36.9%;水产品产量1.22万吨,增长2.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45亿元,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220元,增长14.1%。产业融合进一步加快,稻渔综合种养3万亩,“水稻+蔺草”综合种养5000亩。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58家、产品639个,获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创建示范区,太湖县望天村、大竹村、寺前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示范村、镇。太湖县黑猪入围全省“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示范产业。